当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在两会上成为“不行也行”的表决心式承诺后,两会闭幕的第二天,央企撕毁了它。
3月15日,在远洋地产以楼面价2.75万元/平方米拿下北京新地王后,中国兵器集团下属企业和中心集团在同一天两次刷新了前者的记录。旋即,北京房地产市场一改持续数月的滞涨,进入量价齐涨的局面。同样的戏剧性扭转,也发生在上海和广州。
置身于风暴眼中心的国资委3月18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翌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又要求这78家央企须在15个工作日内制定出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计划,并痛责“共和国长子们”必须进一步吃透对政府房地产开发政策措施、关注民生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趋势的理解。
在北京朝阳区四环外崔各庄的大望京一号地的拍卖现场,当地价每平米超过一万多元后,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便放弃了举牌。最终远洋地产以其两倍的价格拿下该地块。两相对比,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揶揄任称,其与央企竞拍土地是“自取其辱”。这正是过去一年多经常在全国土地拍卖市场上演的一幕:央企在土地市场上势在必得的举牌,在给楼市带来恐慌的同时,亦遭潮水般诟病:为重组利益不计成本拿地,抬高地价与房价。
潘石屹批评说,央企在拿地时根本不用计算器。但事实可能是,央企的算盘的确有所不同。据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中化方兴地产在2009年6月拍下广渠门15号地这一去年的地王前,曾组织100多人调研3个月,详尽测算土地成本在什么价位上可以操作、北京楼市未来趋势和项目发展的远景,方有其在招拍挂现场的一掷千金一幕。
这看似是一个极其严谨、科学的调查。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李保民却向本刊指出,这是建立在其拥有大量低成本的现金基础之上。伟业控股公司副董事长金勇曾为数家央企在土地招拍挂前做过市场调研。他向《环球企业家》证实,多数央企在银行系统得到了额外的“照顾”,由于融资成本较低,资本回报要求不高,与民营房企相比可以承受更高的土地成本。与银行向央企的倾斜类似,地方政府亦对央企的投资趋之若鹜,用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来吸引央企投资。基于此,不难理解央企何以在地价核算上令民营企业汗颜。
“搞兵器的,做化工的,卖烟草的,全都跑来圈地。”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类似只有一个器官亢奋而其它器官羸弱的病人,在整个经济体中,楼市火爆而其它产业疲弱,处于垄断行业中的央企税后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截留,这部分资金当然不能在银行里趴着,在产能过剩和房价居高不下的两相对比下,自然会流入房地产市场。
国资委勒令央企退出房地产的决心无需怀疑,但李保民向《环球企业家》指出,此前类似的呼吁不止一次向央企传达,国资委甚至多次提示过房地产的泡沫风险,收效甚微。
监管之难
央企做地王的冲动之所以难以钳制,源于其复杂的历史成因。
在1998年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前,冶金部、化工部等部委名下给企业职工自建房、为企业自建办公楼的后勤部,在经历了改制及大幅度重组后,逐渐成为独立运作的房地产公司,并以自身庞大的资产规模挤进了“房地产主业”企业名单。这一名单从2003年最初的3家企业整合平台,已迅速扩容至如今的16家。同时,还有78家央企不同程度地涉猎房地产业务。
一些严厉的批评者就此认为,过去几年国资委重组地产业务的努力并没有让遍地开花的央企房地产企业感受到压力。比如,决策层最初对房地产业务的重组设想是大资产接管小资产,好资产接管差资产,很多企业便开始在近两年的房地产牛市中,竞拍地王大肆圈地,做大规模以对。
面对这样的指责,让近两年为电力、电信改革及银行业重组疲于奔命的国资委官员们感到极为委屈。外界或许过分放大了国资委的监管权限。一位国资委人士向本刊透露,国务院希望国资委能够对央企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但事实上,因为很多央企的行政级别与国资委平行,在人事上国资委大多没有发言权。而因央企利润只有10%上缴,国资委亦无法对资产和财权进行有限监管。而在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批上,一位国资委人士则坦言:“哪个央企好惹?每次我们拿着重组方案,领导大笔一批,一家变成了三家。国资委其实仅仅是个临时管家,尤其在特殊行业重大资产问题上,处境尴尬。”
此次在两会后发生的央企地王事件或许会触发这一尴尬局面的扭转。在李荣融勒令央企们制定退出计划当天,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即声称,中远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中远香港集团将在半年内退出其间接持有的远洋地产约8%的股权,这是国资委发出退出总动员后,第一家明确公布退出时间表的企业。不过就此认为其它几十家央企也会就范则太过乐观。
李保民更愿意相信,在五年之内央企才能完成房地产业务的剥离。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把存量土地开发完之后即注销退出房地产;对于已经通过竞标获得的土地,这部分央企可以按照原计划开发,但不能再参与公开竞标拿地。资产剥离尚属容易,重组之后如何支付人员安置的补偿成本,企业资产和土地的评估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
事实上,国资委正通过改进考核机制来加速这一进程。此前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采取保值增值的考核办法。在这个追求资本利润率的考核体系里,央企领导人自然倾向于通过利润丰厚的房地产业来完成硬性利润指标。但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EVA考核,实际上只考核央企主营业务单位资本的盈利能力。对主业非房地产开发的央企来说,房地产业务利润贡献再高,都要被剔除在外。这或将成为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动力。
而对于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这一表态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房地产业内亦普遍持谨慎预期。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程云即指出,地价高企并非完全由央企引起,调控房价还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去采取措施,尤其是抑制投资性的需求。现行招拍挂制度及地方政府推地节奏,也是产生“地王”的主要原因,因为是竞争,不管是谁最后拿到,都会成为“地王”。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国资委调整央企房地产业务,清退的是“常规武器”,保留的是“核武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实力雄厚且国资委还要求其做大做强。李保民亦指出,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国有资产”,若没有央企的参与,决策层在一些关键时刻的调控会缺乏直接有效的工具。同时,保障性住房也更需要央企来做。
可以断论的是,无论78家央企何时退出,房价暴涨的根本机理如不作出根本调整,16家央企房地产正规军仍将凭借资金优势在日益高企的土地市场不断赢得“地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