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见暖,正是家装的好季节。业主们手里攥着票子,他们相信通过团购这一方式能够采购到价廉质优的建材商品。同时,商家也都盯紧了这块“馅饼”,于是家居建家材市场出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团购风潮。
“我的任务就是今天为在座的人‘保五争十’——保证您装修资金至少节省5000元,争取节省1万元。”这是上海某团购网站组织的大型春季家居装修建材现场团购会上,一位肩扛“团购”大旗,手持话筒的“金牌砍价师”激情的开场白。
眼下,无论是大型的建材超市还是一些小店铺,常常会看见“团购×折优惠”、“24小时团购热线”等标语。大型团购集采网站活动频繁,仅3月中旬的一个星期日,上海就有5个团购网站同天召集举行装修建材现场团购会,每场都吸引网友业户几百人。
团购“变装”为促销行为
台上“金牌砍价师”高调出场,口若悬河地与商家讨价还价,声称要“挤干商家的价格水分”,为“装友”争取最高利益;商家轮番上场,自我推销,在砍价师的“凌厉攻势”下频频下调打折幅度,偶尔还要下台“打个电话请示一下领导”。每次商家最后定出一个“赔本价”时,现场都会引发热烈的鼓掌和喝彩。
笔者了解到,最初的团购是一些消费者看中某品牌之后自发联系,相约集体去砍价的自发行为。但形形色色的团购网站、团购公司等第三方“中介”的出现让团购变了味。“数量决定价格优惠”这一团购的主要因素已经被弱化,由“中介”来组织商家加入,不可避免地让团购活动更像是商家的促销行为。
笔者发现,此前在建材市场里留意的一套烟机灶具标价为3880元,讨价还价后商家承诺打8折只要3104元。在现场同一商家的产品经一番“砍价”后定为全场折扣7.8折,可标价却由3880元变成了4080元,折后的价格还要高出之前几十元。商家经理表示,团购结束后,笔者到门店去找他,仍然可以按之前的价格卖给笔者。
商家经理坦言,团购网站向每个参加活动的商家都要收取5000元的“展位费”,这些钱肯定要分摊到消费者头上,故部分商家都会采取这种“部分产品拉高单价打低折”的方式。打折的幅度和底线是在此前已经和网站方充分协商好的,砍价师不管怎样都会在价格底线处“打住”。
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团购网站、团购公司等第三方“中介”一般靠三种方式获利。一是向参加活动的商家收取“展位费”“会费”;二是按商家活动订单的成交额提成;三是网站或媒体的广告费。
团购陷阱是潜规则翻新
除了团购价格上有“陷阱”,质量和服务也屡受诟病。例如,某网友团购了地板,价格很低,可商家送货后才发现,边条和角线等辅料还要另外付钱。而这些费用加起来,反而比市场价还要高。
网格团购市场亟需规范
建材市场价格的不透明,商家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许多消费者在买卖这场博弈中处于很明显的弱势地位。良莠不齐的网络团购,以次充好的商家,明降暗升的价格,无不在腐蚀这个新兴市场。部份行业有识之士更是奔走呼吁行业自律。
而前不久结束的电子商务论坛上,京东网、红孩子、当当网、亮居网等相关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非常关注目前的网络团购市场环境,呼吁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