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陈全生日前表示,大规模建廉租房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负担。他认为将中低收入家庭纳入廉租房住房保障体系的做法是开倒车。在陈全生看来,应强调“有房住”而非“有住房”,其中鼓励租房赁是可行的办法。他认为政府大规模建设廉租房小区有一定隐忧,煤气、暖气费用一般只能政府补贴。(12月31日《证劵日报》)
“买房还是租房”,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国务院参事认为廉租房小区耗费了太多的政府补贴,但笔者不能认同的是,倘若将当前还算行之有效的廉租房住房保障体系中止,政府负担是减轻了,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求“有房住”而不得。之所以出现每个人都想买房的局面,就是因为买房是“趋利避害的现实选择”。
从2004年开始,国家就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调控政策,房产楼价仍然一路飙升。在很多人眼中,现在买房意味着以后可以少花钱。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租金,也让租房族更偏向于自购。房价长期上涨的预期,难得成了一个“社会共识”。
当然,强调“有房住”而非“有住房”也很有道理。美国有六成居民用租房赁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租房是不少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在中国,廉租房住房指标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日常生活支出”、“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是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等。房子的意义,已经大大超出了居住本身。
我觉得,廉租房问题是供需双方的问题,而不单独是哪一个的问题。但目前看,可能供的廉租房问题更严重一些、主要一些。其中市场本身有力所不能及之处,在这方面政府一边要收住权力之手,一边要大展保障之手。长远治本的策略,还在于深化收入分配、税收、住房制度改革,让更多的经济主体参与到土地市场经营活动中去,这样房价才会有一个合理价格机制,不至于泡沫到这个地步。
文章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