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言降低房价的哗众取宠型。
这类专家根据国家的一些政策的变动,就大言这些房地产政策是真的为了降低房价,鼓掌叫好,叫广大购房者等待。许多购房者看了非常开心,点击率大增,结果房价依然故我,大量观望者最终遭受损失
还有就是异想天开的提出一些建议,认为有了这些建议就可以降低房价,当然点击率大增,但丝毫没有可行性,相当于放屁。
2.知道房地产的一些历史就推断未来型。
这类专家掌握了部分房地产价格的涨落历史,并且据此推断,认为国家新出一些房地产政策会有怎样的走势,如今年的历政。
但是这类专家一般没有掌握房地产发展的全过程细节,不知道当年的涨落的原因,也没有具体分析当下的形式,以过去推未来,其论断相当放屁。
3、言必称西方先进国家规律型。
这类专家可能花公款去过一些发达国家考察,然后回国以后拿一些国外的死规律指数(如租金房价比、如物业税等等)来发表对国内房地产的一些见解,数据好像很多,规律好像很正确,但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缺乏对国内情况乃至民众观念的了解,忘了有中国特色这一条,所以其预言往往是放臭屁。
4、征税压制房价型。
这类专家肯定吃政府饭,要么是国税地税的、要么是政府研究机构的、严么是高校研究机构的!
历史上每一次增加土地的价格、增加交易的税费、增加开发商的税、甚至即将增加房产保有的税费都只能推高房价,原因很简单,房屋供应量远远不足,而潜在需求量又巨大。
相关阅读:济南:\"阴阳合同\"成房地产中介增值服务 遗患多
时报4月9日讯 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不得从事协助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但是今天记者暗访了省城十几家房地产中介发现,在济南二手房的交易过程中,房地产中介帮助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依然非常普遍,甚至公然宣传“包改合同”,把“阴阳合同”当成了一种增值服务、用来招揽顾客的手段。
在位于东仓附近的一家房地产中介,当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询问是否可以少缴税金时,房地产经纪人很爽快地承诺可以通过“阴阳合同”的形式帮助避税,并称“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另一家连锁房地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对于能否签订“阴阳合同”的问题,也表示“肯定可以”。当记者对这种做法是否安全可靠提出质疑时,多家房地产中介经纪人反应一致,“整个行业都在这样操作,那么多人这样签,肯定没问题”。
房屋买卖“阴阳合同”是指房屋买卖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或其他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时用一张合同,通过少报价格或少报面积的方式,降低买卖合同标的,报低价格少纳税,称为“阳合同”;卖家与买家另签一份合同,作为实际支付交易金额的合约并实际履行,称为“阴合同”。
签订“阴阳合同”真的像房地产中介所说的那样安全吗?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法制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签订“阴阳合同”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并且,对于买卖双方而言,都存在风险和隐患。工作人员表示,在房产部门备案的合同只能以网络签约版本为准,除网签版本外的其他合同版本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工作人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签订“阴阳合同”,对买方来说,一方面虚假的价格条款将会被认定为无效,如果卖家因为房价升值而反悔,就可能会以合同无效为借口起诉,从而取消交易;另一方面,买家再售时还要承担下一次交易时税费增高的风险。因为买受人此次将房屋价格故意压低,等他再次出售该房屋时,就要承担较多的营业税。对于卖方来说,因为网签合同中的价格低于实际交易价格,房款的全额收回也得不到保证。
据了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01条,签“阴阳合同”还有可能因为逃避缴纳税款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做不但违法,还会存在很多隐患。”房管部门工作人员提醒,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不要被一时的微利蒙蔽了双眼,为将来留下后患。
5、模棱两可型。
这类专家说话经常模棱两可,从来不像我一样有鲜明的论点,谁都不得罪,经常用词就是“或许”、“可能”,深怕说错了把专家的身份给丢了。这样的专家语言是连屁都不是。
6、只会指出问题,不会解决问题型。
这类专家成天指出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文章很多,经常说“应该研究、应该改善、应该改进”,结果怎么研究、怎么改善、怎么改进一概不知道。这样的专家语言一样是连屁都不是。
7、三天两变型。
这类专家根据一些风吹草动的热点问题就马上发表文章,文章的点击率很高,但是不久就发现市场的走势不像他的想象,结果马上根据市场的走势苗头又调转笔锋,忽上忽下,结果市场还是没像他的预想,他继续变。不过,这类专家文章很多,博客点击率很高,新闻采访量很大,但是基本等于放屁。
8、非专长的跨界放屁型。
这类专家很隐蔽,他们可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但他们却不是房地产所有领域的专家。
比如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总、副总,比如某些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证券公司的研究员、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比如我是房地产营销的研究者就不能说什么都能说两句,什么都能说对。
其实这些人说话不要紧,那就是要向大众说明清楚,他们的论断可能错误,大家听听可以,施行要自我综合谨慎判断。
叶檀:不要因为经济数据下行改变房地产政策
中国房地产没有像着急的购房人所希望的那样,大跌特跌,房地产市场某些大公司的数据并不糟糕。
因为大量抄底公司的存在,土地市场6月回暖。中铁建两天之天以53亿元摘得天津地块,中铁建今年已购入超过32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总地价款高达130亿元。舆论的焦点集中到逆势抄底的央企房地产公司。但央企抄底土地市场并非事情的全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正逐步恢复交易。抄底的公司既有国企也有民企,既有大房地产开发商也有资金无处去的自然人。6月万科在全国共拿下了5个地块,斥资40.33亿元。保利、恒大等一线品牌从没有停止拿地的步伐。
看上去,大型房地产企业上半年销售业绩不错。
7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多房地产企业今年以来依旧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其中上半年销售金额过百亿大关就达到11家房地产企业之多:万科以355亿元而名列销售金额榜首;恒大集团次之,但销售金额也有211亿元;保利集团以208亿元位居第3,绿地集团以207亿元排第4,绿城中国以204亿元排第5。
更重要的是,由于从5月份开始,重要经济数据有环比下滑的趋势,一些参与政策制订者对今年中国下半年经济形势表示担忧。这使得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呼声再起,甚至有人开始预测下半年房价将开始走入上行通道。
7月1日,HSBC和CFLP公布了最新的中国PMI指数,反映民营中小企业的HSBC数据,6月产出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9.7%,自2009年4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是大幅下降4.7%至48.2%,为2009年6月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反映大中型企业的CFLP制造业PMI,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大幅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下滑降至50%以下。人们不再担心通胀,反而担心中国经济紧缩。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控制房地产呢?
试图重新依靠房地产带动中国经济数据上行,极不明智。
中国的房地产成交量下降,但房价仍在高位徘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环比价格仍在上涨,只不过上涨增速下降。也就是说,中国房价无论从房价收入比、地价市值占GDP等数据看,仍处于危险的泡沫地带。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挤泡沫更像是,决策者摆出挤的架势,下面已经哭喊声一片。如果真的挤痛了,房价就应该降了。
事实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向好的先兆,应该坚持下去。
根据市场审时夺势、追求周转率的房地产开发商经营业绩不错,在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公司中,除了绿城中国,其他四家经营模式较为相近,今年上半年的降价风声就由恒大与万科两家刮起。
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布局已经绕开一线城市,而主攻二三线城市,战略进攻重心转移。据榜单的发布者介绍,一线城市销售金额明显下降,二线城市比重明显上升,一线城市去年占40%,现在只有29%,二线城市去年39%,现在到52%。从面积角度来看也是这样的,一线城市的面积从22%变成16%,二线城市从52%变成62%,所以整个销售从一线往二线移。这是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的标志,符合中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战略目标。
只有房价下降,地方政府才有建设保障房的动力,否则,房地产价格溢价如此之高,多数地方政府不舍得把白花花的银子花在保障房身上。最近,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就坦承,徐绍史部长三个月后就再次坦承,“现在供地碰到一些困难,主要是保障性住房计划、资金、项目,如果这个不落实,就供不出去”。很多闲置土地,至少有一半是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有几个地方政府愿意、有实力将土地用作保障房建设呢?
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房价下降快要见效。2010年上半年,新成立的房地产信托接近140款,成立规模超过350亿元,而2009年全年只有181款房地产投资信托,规模为327亿元。以私募方式募集的资金,回报率一般在10%左右,有些还伴有项目收益分红。上半年的债券融资一些公司高达13%以上,高息融资相当于饮鸩止渴。
即便中国经济数据远低于预期,政府就是想放开信贷与税收政策,重新走上房地产拉动投资与消费的老路,恐怕也很难成功。
已经有对冲基金公开表明中国的信贷与债务泡沫是最好的做空品种,他们购买了针对中国过剩产能的CDS,购买了建材、资源等相关企业的做空产品,正以逸待劳、守在一边,等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疯狂呢。
文章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