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规定,从5月1日开始,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单位必须在醒目位置为每套房明码标价,对取得预售许可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经营者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然而,市场上按此规定行事的却寥寥无几。记者这几天走访于多个楼盘售楼部之间,发现大多数楼盘都难见“一房一价”的公示,即便有公示的,要么是放在较为隐蔽的位置,要么价格就高不就低。

 

一直以来,购房者很多时候扮演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失者。由于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信息失衡,给了那些不法开发商私下操作的空间:分批次推货、捂盘惜售、制造抢购假象,开发商借助各种手段拉高公众期望值,牟取暴利。而旨在抑制房价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指出,各地开发商必须实行商品房销售一房一价的规定,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后,可自行降价,但涨价必须重新申报。这个规定的出台,让购房买房时不再雾里看花。

可以肯定,“一房一价”的政策,给房价调控再上发条,也让公众充满期待,但在新政未出台之前,“大嘴”任志强就泼过一瓢凉水:应对这一新政很容易,开发商可以先高报价申报,然后再打折优惠卖房,就会把价格调[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节的余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现在看来,除了任志强的“点子”被广泛采用,开发商应对新政的办法还有不少。

实际上,发改委出台“一房一价”的规定,出发点在于解决当前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与价格欺诈等问题,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将遏制开发商的任意涨价行为。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表示,高房价的幕后推手其实并非开发商,而是失衡的市场供需在推动。要真正控制房价上涨,最根本的还是要扭转市场的供求关系。专家认为,首先要扩大市场的供给方,让小商品房、农村房也成为商品房,打破开发商的经营垄断体制,使商品房不再稀缺;其次,要通过信贷、税收等多种行政手段对拥有多套住房者进行调控。只有如此,供求关系才可能扭转。否则“一房一价”对于抑制房价上涨不会起太大作用。

针对落实难的问题,发改委将组织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不过人们对这样“名头”的检查似乎并没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窥一斑而知全豹,之前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说,面对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漫漫长路,政策要想得以有效执行,必须要政府在配套措施的制定上,愈加完善,让开发商没有漏洞可钻。同时,也要加大处罚力度,让开发商不敢轻易触碰政策的红线,从而令市场走向阳光[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和透明。

“一房一价”之市民反应

市场信息更透明买房更放心

张先生:看到房价理性回归的希望

对刚刚出台的“一房一价”新政,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市民,其中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曾遭遇过开发商在开盘期间房价一天一变的情况。不仅如此,先前他交了1万元认筹金也没起到任何作用,连个认筹号都拿不到。提起一波三折的买房经历,张先生现在仍显得愤愤不平。而这次出台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让他看到了房价理性回归的希望,张先生认为,“‘一房一价’至少可以使房子的市场信息更加透明,也杜绝了房子‘一日三价’的盲目加价行为,对老百姓而言,这是个好现象。”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