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与房价的僵持不下不同,近期部分城市土地市场的“退烧”要显著得多——地价下行,溢价率走低,底价成交乃至流拍现象也有所增多,“地王”似乎正在远去。业内关注:土地市场缘何“降温”?“地市”的退烧能否带动房价下行? “十二五”开局之年,土地市场的持续收缩“耐受力”如何、会不会在调控上“打开缺口”?
土地市场缘何降温?
日前,上海迪士尼板块的川沙C02-18地块顺利成交,楼板价为8980元/平方米;同一板块内的川沙A08-03地块,2009年的成交价曾达到14024元/平方米。这让很多业内人士感慨: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真的“降温”了。杭州,出让住宅用地共28幅,出让金总额123.31亿元,不及去年同期三分之二;北京,共成交土地60块,出让金总额为223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1%和55%;上海,成交土地235幅,出让金累计375亿元,同比下降32%……一线城市今年前四个月土地市场的表现,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
此前,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2945元/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价格为434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44%,同比增长10.23%,增幅均现收窄。有专家预测,如果这一趋势得以继续,一些城市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将比去年大幅减少30%-60%。
某机构说:“调控对土地市场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此轮调控,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遏制地价过快上涨,国土资源部曾规定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需上报主管部门等,地方政府在供地时更为审慎;其次,房企资金链明显趋于紧张。沪深两市136家地产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数据显示,这些上市房企存货总量达到9865.13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而总负债达104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27%。
地市“退烧”能否带动房价下行?
相关部门“控地价”的决心坚定不移。5月12日,国土资源部提出,在坚持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同时,采用“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综合评标”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表示,各地要密切关注土地市场动向,加强地价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异常变动,凡可能出现地价波动大的地区,必须事前评估,“采取一切措施,促进地价水平基本稳定,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除价格外,今年土地市场的积极变化还体现在供应量和供应结构上。根据国土部门的计划,2011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为21.8万公顷,分别比去年的计划供应量和实际供地量增加18.5%和72.6%。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计划是17.13万公顷,占比78.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供应7.74万公顷,占比35.5%。
如此形势下,地市“退烧”能否带动房价下行?“考虑到商品房的开发周期,目前地块的价格变动对房价的最终影响将会在一至两年后体现出来;而保障房用地的大量供应及保障房的大规模建成供应,则将直接影响市场对房价的预期。这些都是有利于房价合理调整的积极因素。”陈晟说。
不过,“控地价”还不能与“控房价”之间直接画上等号。房价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业内人士建议,要让“地市”“楼市”之间的调控效应实现良性互动,关键是要多部门在多个环节上落实调控政策,比如督促房企拿地后按规定及时开工建设、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管楼市“银根”、严查房企捂盘惜售,促使房企更多地通过销售回款实现融资等。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