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一路上涨。特别是2005年后,房价更是猛涨。对于中国高房价之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将对此深入探究。

首先,决定房价高低的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说到房价,多数专家和评论员都忽略一个决定房价高低的最基本因素,那就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口多,耕地少,所以房价高。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13亿中国人都居住在农村,或者说哪怕是有26亿中国人但都居住在农村,无论如何房价也高不起来。相反,哪怕中国只有一亿人,若80%以上都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那中国房价一定很高。俄罗斯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很多,且人口数量从1992年就一直在减少,那莫斯科为什么房价也高呢?一个最基本原因就是俄罗斯人口尤其是富人一直在向莫斯科等大城市聚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农业出口大国荷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4亩,那荷兰为什么不疯狂的高房价呢?原因就在于荷兰等欧美国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很好,人口没有过于向少数大城市拥挤。在一个区域内,如果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较少而用于工商业的地产很多,那必然有许多工作人口去竞争少量住房导致此处房价较高且居住空间狭小,如日本东京。相反,如果在一个区域内,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过剩,那房价就不会一直很高。所以,笔者认为,人口经济的聚集结构是决定房价高低的基础性因素。

其实,中国的土地是充足的。中国耕地18亿多亩,按照人均0.8亩地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的国际标准,中国仅需要10.7亿亩耕地即可实现粮食自给,还有7亿多亩耕地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另外城市化的发展,占有的不一定全部是耕地,还有许多非耕地可以使用。况且在城市的过程中,是节约土地的,按照农村住房与宅院用地面积1:3计算,如果城市化之后变成10高的居民楼,则可以节约39倍的土地,这样就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建居住房。所以,中国人口多导致高房价是站不住脚的。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由于中小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和人文设施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加上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规模效应产生的强大经济要素集聚能力,使人口、经济要素、就业岗位创造等过快的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且很容易使这些大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而土地在一定地域是有限的,房子又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迅速生产出来或运输过来,所以后发国家大城市比较拥挤且房价较高,不能像欧美那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充分从而房价低且人均居住面积大。这就是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房价问题,尤其是为什么东亚国家房价比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决定中国房价高的基本因素就是中国的人口经济在聚集结构上过于向大城市聚集。

但同时,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中,也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人口经济集聚结构可以解释房价的多数绝对高低和部分相对高低,但这仍不能解释房价相对于收入过高的问题。所以,要解释房价相对于普通居民收入过高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探究。

房子的价格,像其他商品或资产一样,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从供给方面来说,要建房子,首先要有土地,土地就成了房子供给的源头。所以,中国高房价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土地制度。由于中国规定城市土地必须国有化,地方政府就垄断了城市的土地供给。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作为垄断者的政府,于是就限制土地供给以保持垄断高价。这种土地制度的结果,一是大大限制了房子的供给数量,因为供给房子首先要供给土地;二是增加了房子的成本,同时缩减了房地产商继续开发的资金;三是人为制造稀缺,物以稀为贵,土地供给的短缺就会让房子有升值机会和囤积的价值,从而引起大量投机和囤积。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制造高房价和住房难。

仅有供给还形成不了价格,高房价还必须有需求。但是,无论对绝大多数要城市化的农民,还是对多数城市民众,或者是绝大多数准备结婚买房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房价已经高的让他们买不起。显然,推高房价的只有富人了,但高房价就是富人惹的祸的吗?除个别国家外,每个国家都有富人,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高房价,所以把中国的高房价仅仅怪罪给富人也是不对的。

那是什么推动了这个的高房价呢?笔者认为,中国高房价的第三个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过大、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富人集中了过多财富,他们就有钱买贵房子,况且他们可以不在乎房价,所以只有他们才可以把房价拉的那么高。另外,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和低工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购买力就低,加之社会保障不足,他们更不敢消费,由此导致中国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和产业利润低(除房地产外),继而导致富人不想投资实业;富人不想投资实业,股票、期货风险太大,城市化发展的机缘让房子具有很大的投资或投机价值,于是他们就集群的投资或者说投机房地产,导致房价过高,普通民众又被高房价剥削一次。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4月12日联合发布的2011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已达96万人,相比去年增长9.7%,其中包括6万多个亿万富豪,比去年增长9.1%。在富豪个人投资方向上,房地产占据主导地位,超过1/3的受访富豪选择了投资房地产。在缺乏官方统计资料的情况下,《财经》杂志引用其他人的判断估计,2007年到2010年出售的新房当中,高达50%到70%的比例都是由投机客购买的,目前处于空置状态。2010年商品房销售10.4亿平方米,按照每套100平方米计算则2010年新增空房500-700万套。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导致中国内需不足,产能相对过剩,就会产生过多净出口,使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并面临很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导致过多资本流入,尤其是热钱,增加房地产泡沫,并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长的互动循环。在资本流入过程中,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而形成外汇储备,因此外汇流入的过程就是央行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的过程。1999年12月底至2011年3月底,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为22.22万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内中国狭义货币M1增量的1.01倍。这意味着,过去11年内的大部分时间内,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渠道。由外汇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增长,又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导致负利率,货币流动性泛滥推高物价和资产价格,在城市化的机缘下,处于价格上升势头的房子就成了保值增值和投机的对象。

第四,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无论是美国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次贷危机后大量印刷美元挽救经济,都迫使大量美元流入中国,导致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推动中国房价上涨。面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开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经济的货币政策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又为后续的高房价注入货币动力。

第五,出口政策和外汇政策。美元流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引起中国高房价的第五个因素:出口政策和外汇政策。中国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基本都被中央银行购买,变成基础货币发行。在中国外汇储备快速膨胀的今天,过去的政策早已不符合事宜了。由于曾经的外汇短缺,中国一直比较强的鼓励出口倾向,如对出口退税,一边减少了国内货物,另一边刺激净出口增加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因而加剧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其实这还不如停止出口退税直接印刷人民币发给居民购买这些出口货物呢,出口退税换来的是外国“画纸”和通货膨胀,而印刷人民币发给国内居民消费,虽然也通货膨胀但国内居民毕竟还获得了消费增加。央行购买外汇防止或减缓人民币升值,其实这样是得不偿失。央行购买了外汇,可能阻止了人民币升值,但引发了通货膨胀,对出口企业来说可能是一样的,但对非出口企业和多数国民来说又是一个坏结果。再说,由于购买外汇引发通货膨胀,可能由此导致紧缩货币政策,反而对包括出口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不利,更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央行购买外汇干预汇率的结果,可能就是“滞涨”或类似于“滞涨”的坏结果。而这三个方面的旧政策,无疑都在加剧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因而推动中国房价上涨。

第六,对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的限制。国内富人扎堆投资房地产,为此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他们扎堆投资房地产而不是别的?所以,推动中国高房价的第六个因素就是对民营资本投资和发展限制的各种政策,如国企垄断领域对民企的实际限制,对民间金融发展的限制,及其他一切危害民营资本投资经营的各种限制和不合理的税收设计等。如果放开民间金融发展,一方面让这些除投机房产外几乎无处可去的资金找到出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降低民营企业的困难,让更多资本乐于投资实体经济,而不是去投机房地产。民营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获得就业,增加普通民众收入,就会提高内需,改善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减少因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就可以减少投机房地产的资金,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第七,腐败。说过了富人推高房价,那我们也该讨论讨论官员的问题了。官员在土地供给中腐败,就会增加土地成本,进而就会提高房子成本和价格。官员给自己建别墅或被受贿后允许房地产商盖别墅,就会减少商品楼房的土地供给。官员受贿收了房子,或者拿受贿的钱买房子,就会减少市场房源。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员出于自己的利益,不顾民生而把城市当成私产经营获取土地暴利,对维护自身利益的房价调控和保障房建设消极应对或暗中抵制,相对于其职责来说,这也是变相的腐败。

第八,中小城市及城镇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导致年轻人口涌向少数大城市。在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其民族文化似乎让人们很喜欢向少数大城市聚集,这在中国年轻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不仅如此,中国的年轻人不仅喜欢往大城市里挤,甚至还非要往大城市的中心区域挤,连大城市的郊区和卫星城都瞧不上。但同时,如果我们透过表象继续深入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环境和发展的机遇,民族文化作用其实是次要的。中国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尤其是人文设施匮乏,经济要素集聚能力不强,而大城市又为自己GDP和税收等利益考虑过多集中了产业、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机会,城市群也未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导致人口和经济主体过度向少数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集中。而在大城市,住房用地又安排不足。相对于居民,企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购买或租赁房屋,导致城市中心区域过多用于工商服务业,留给居住的土地和房子相对不足,就拉高了房价。

第九,廉租房供给不足导致商品房需求刚性。有人认为,过于追求自有住房的国民性格提高商品房刚性需求。的确,国际统计表明,房价和住房自有率呈反比。在同样需求下,如果租房子的比例很大,房子需求就比较有弹性,无论房地产商还是投机者都不敢随便拿刚性需求提高房价。但是,如果有比较好的廉租房,且适合结婚居住,年轻人会傻到背负沉重负担去高价购买房子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生活质量上,这都是不划算的。中国保障房不足10%,而商品房占九成以上。中国自有住房率高,说白了就是缺乏廉租房,老百姓不得不自己买房子住,而不是什么追求自有住房的国民性格问题。如果有大量廉租房,普通民众有多少不理性的去购买那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说都不划算的高价商品房?如果有大量廉租房,有多少投资者会高价买房然后高价出租?无论是中国住房自有率高,还是高房价或住房难,根本的还是廉租房供应不足。

第十,高房价的首要责任是政府调控房价不力。控制房价上涨,降低过高房价,改善民生,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为什么没有控制住房价上涨呢?这还是因为政府控制房价的力度不足。除了土地政策导致高房价外,政府不能控制房价上涨的两个根本因素就是对投机囤积房子的打击力度不足和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的供给不足。如果征收较高的二手房增值税、对多套房子征收较高房产税、强制空房出租,房地产投机很快就会大幅减少。如果政府大量增加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就会大幅降低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降低市场租金,让房地产投机或投资价值大幅缩水。

第十一,小户型拉高房价。在高房价的情况下,买大房子需要有相当的财力,但对多数实际需求的购房者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他们只有选择小户型,如两室一厅或一室一厅。如果房子都在三室一厅或以上,对于许多购房者来说,只有降低房价他们才能买得起,所以中等户型和大户型会迫使房价降低。而小户型,则就会提高平方米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小户型会导致人口特别密集,在一个区域内,过于密度的人口必然导致房价过高。如果这些原来住小户型的人更有钱了,或因赡养父母需要和父母同住,或生了孩子没地方住,他们可能选择购买更大一些的房子。如此一来,在这个区域内,小户型会导致换房增加和未来竞争购买中等户型或大户型房子,但由于人口密集,无法再增加房子,购房竞争将提高房价或使房价维持在高位。相反,在欧美国家,房子大,人口密度低,房价也比较低。

第十二,独生子女政策拉高房价。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性别比失衡,在高房价和物质主义的今天,男性娶老婆,房子就是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资本。性别比失衡,导致结婚买房更加刚性。同时,由于是独生子女,两个父母供养一个孩子,甚至是双方父母出资帮新婚夫妇买一套房子,这就提高了对高房价的支付能力。根据链家地产交易中心统计,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日本及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42岁、我国台湾地区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36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亦达30岁以上,北京首套房贷者如此年轻,这说明中国很多购房者是依靠父母财力购房。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养两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孩子的上学等花费又比一个孩子多,那么许多家长就没有那么多财力帮孩子买房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期待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更希望他们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无疑就增加了大城市房价的推力。

第十三,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推高房价预期。对房地产投机者来说,他们敢炒房子,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人会接手他们的房子。这个预期支撑,就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城市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让炒房子的人有了发财的机遇。经济的发展,就会使未来人均收入提高,就提高了未来房子的购买力,亦增强了投机者对房价上升的信心。另外,就像经济发展对于股市的预期一样,经济发展宏观状况亦影响房价的信心。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投资者就比较有信心,银行对其也有信心;相反,如果经济发展放缓或低迷,房地产投资者或投机者就会失去信心,银行也失去对房地产的信心,此时虚高的房价就难以维持。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