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地违法行为,最严厉的处罚无疑是尽快拆除违建。倘若“罚款”成为核心内容、而“拆除”手段慎用,整改就变成了另一种土地交易

7月中旬以来,国土部门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波波“问责风暴”,并明确把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及别墅等列为整改重点。

按普通百姓的想法,那些在城市周边违规生长的高尔夫球场以及花大钱建起来的豪华别墅,这下子多半要被拆掉,其投资者和运营者肯定该急坏了吧。

出乎意料的是,人家表现得并不那么着急。一些违规地产人员甚至在面对媒体时暗示,数千万元的罚款交了,高尔夫照样打、别墅照样热销。

违规地产为何这么有底气?一句话,有诸多先例。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同一年,河南某高尔夫俱乐部开始建设,并被当地国土局按“破坏耕地罪”处以巨额罚款。7年后的现在,正常经营、生意红火。

许多人对云南大理情人湖违规别墅项目记忆犹新。这一引发全国上下关注的违规项目,在大理原市长被开除党籍公职、涉案6人被严厉查处、开发商缴纳土地变更用途出让金以及巨额罚款后,反倒拿到了土地使用证,继续对外销售。

至于近期曝光的某国家级贫困县的违规电力别墅,经历了舆论轰炸以及主管部门的“整改”表态,基本上就没了下文。

这样的例子不用太多,有几个就会给违规的地产项目以“鼓励”:“整改”行动来了,当然不是好消息,但并非一点余地也没有。

罚款?罚吧,几百万、几千万元,对一个投资动辄数亿元的地产项目只能说是九牛一毛,而且土地价格年年大幅上涨,现在罚点钱,算大账还是稳赚的买卖。

问责?此次国土部“问责风暴”中,被问责的官员基本是记过和警告,撤职或开除的一个也没有,有的早已异地提拔。看来,多数人不会都像大理市长那么“倒霉”。

拆除?对,最怕这个。不过,真拆恐怕没那么容易。这么大的违规项目,从第一天开建就瞒不过地方政府及国土部门的眼睛。要拆早拆了,之所以一直不拆,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从前不拆有理由,现在同样能找到理由。即使是刮“整改风暴”,通常也会有政府部门出来帮着说好话、打圆场,比如:已经建起来了,罚钱就是了,拆了多浪费。说不定,坏事还能变好事,既然经过整改,那么该补的手续补上,项目就应该“转正”了吧。

“罚款交上、项目生存”——公众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一领域连年不断地发“禁令”、刮“风暴”、搞“整改”,违建的地产项目却越来越多?

对于土地违法行为,最严厉的处罚无疑就是在罚款之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拆除违建,恢复原样。倘若“罚款”成为核心内容、而“拆除”手段慎用,这种整改岂不变成了另一种土地交易?政府部门因此获得“额外”收入,开发商从此转危为安。

说到“拆除”,各地国土部门近期公布的处理报告显示,被拆除的项目也有一些。但早有细心的人发现,被拆除的往往是不起眼的小项目,如一些村委会违法建设的住宅、一些违法占地的停车场,等等。而那些投资巨大的豪华项目,则因拆除“代价巨大、过程艰难”等原因被豁免或搁置。这更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似乎违法违规地产项目,整得越大越难撼动。

如何避免越整改违建越多?有一条是基本的:该拆就拆,一视同仁,不要对哪个项目留有余地。正如国土部声称的“敢于碰硬”那样,公众希望在新一轮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整改中,真的敢去碰硬,也能碰得动。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