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南一北两座民间借贷“疯狂”的城市——温州和鄂尔多斯,一些中小房地产开发商正吞食着高利贷的苦果。有报道称,鄂尔多斯一位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而自杀,而温州当地众多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与民间借贷资金更是纠缠不清,不少企业命悬一线。


押宝地产 “高利贷”催化融资困局

10月10日,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跑路”后回到温州。孙福财回应表示,前几年,企业因订单多而向银行和民间分别借贷数千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但今年以来银根收紧,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孙福财将流动资金大笔投向了土地和房产购置。

在温州乐清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跑路”事件发生后,浙江有关部门调查组调查发现,孙福财与陈福财两人的企业主要问题都源于“多元化扩张”。

电缆制造企业三旗集团在主业之外,短时间内投资组建了多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扩至塑胶、房地产、酿酒等行业。还通过子公司在江苏太仓购买了一个庄园,在江西高安购入一块土地。知情人士透露:“经营行业过多,投资战线过长,资金运作顾此失彼,企业面临极大压力。”

不仅上述两家企业押宝房地产,近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浙江,传统的制造业利润日渐微薄,而房地产已经成为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重头。根据“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排行榜,除2家房地产公司、6家建筑公司外,有50多家制造业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德力西、人民电器等企业。

一位温州籍开发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03年看到房地产项目好赚钱,在江苏拿地开发别墅,前两年别墅销售情况火爆,资金回流状况良好,但自限购措施出台后,别墅销量跟不上,投资客也把资金投向民间借贷市场,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

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危机发生后,有媒体报道鄂尔多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其中标志性事件是中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板自杀。

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实施,保障房、公租房的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贷、个人按揭贷和银行信托融资的大门关闭。“现在房地产投资者的资金链紧张,压力确实很大。”温州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卓学宋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温州市法院了解到,今年1月到8月,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仅8月涉案金额已达10.7亿元。


资金链断 关联担保加剧连锁反应

近期温州,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本地网上论坛中,民企老板的“跑路”、高利贷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位小贷公司人士称,他几乎天天都会听到新的事情发生:“今天听说有人跑路了,还听说有人把房子、车子抵押去筹钱……”

今年4月开始,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有多达90个企业老板“跑路”。特别是温州企业之间的担保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链断裂现象。甲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乙企业为甲企业做关联担保,甚至还持有甲企业的股份,一旦甲企业主“跑路”后,乙企业主也不得不“跑路”,进而引发丙企业主“跑路”,这导致了温州“跑路”现象的连锁式蔓延。

受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不仅温州地区,截至9月浙江嘉兴、金华、台州等地区,分别出现49起、30起、29起“跑路”案例。今年1月-9月浙江省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员工数千人的企业。浙江有关企业主逃逸的调研报告显示,“逃逸”事件造成的欠薪人数和欠薪数额均为历史之最。

靠中小企业起家的温州商人普遍减少了对实业的投资意愿。乐清市一汽车电器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偏离实业投资也是无奈的选择,除了劳动力成本提高外,创新能力薄弱,传统产品没市场,原来有些资本积累都投到房地产或其它融资领域。

“有这样的资金需求和供应市场,导致温州担保公司、融资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温州市政府一官员私下表示,担保行业的整顿亟待进行。

“现在和银行的关系再好,开发商也很难从银行贷款,不得不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担保公司最喜欢借钱给开发商。”业内人士称,由于中小开发商有强大的融资需求,各路资金疯狂介入担保行业,并间接向企业提供民间融资。

资金链对于开发商而言是最重要的“命门”。当开发贷款、销售回款等正常的融资渠道被关闭时,开发商无奈选择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是直接“渴死”还是慢慢“毒死”,很多企业在资金极度匮乏时,依然选择了后者。


 楼市低迷 民间借贷资金被套牢

今年以来,温州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不断下滑。在“跑路潮”背景下,温州确实存在急抛而低价出售的现象,“资金周转急卖”、“白菜价出售”等字眼出现在温州房产中介门店的房源信息上,“抛售”的气氛扩散。

“低价急抛的有,但不是普遍现象。”温州市一中介工作人员指着房源广告说,“一般低价急抛是因为业主资金链出现问题,否则不会贱卖。”

资深炒房团成员黄生说,现在楼市抛售无人接手,已经深度套牢,从年初与政策比耐心,到现在投资客已经死心了。

温州市打火机协会会长、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认为,目前政府出手救助的主要是经营实体,很多温州企业还勉强维持着,生产经营并不是企业老板所关心的,他们只是想把企业作为一个融资的平台,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进入楼市、股市或转而放贷。

黄发静担忧,温州庞大的地下借贷市场以及潜藏其中的各种风险依然存在。民间借贷大部分资金一直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处于“钱生钱”的状态。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在温州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成功炒房故事,很多企业早已把所谓的主营业务当作了融资平台来经营,其主要精力集中在房地产市场,资金实力强的企业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而资金实力欠缺的从事炒房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和公司则直接参与到与炒房有关的产业链上去,有的从事融资掮客,有的成立担保公司,甚至银行信贷都成为炒房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有些温州企业家甚至把厂房出租或出售,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中小企业主中的很多人并不是通过借贷做主业经营,更多的是投入房地产、煤矿等,来钱的速度比做老板要快很多。”周德文称,这种趋势要引起警觉,防止产业的空心化。

世界温商上海服务中心主任孔帅认为,民间借贷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预计占1/3。来自温州有关部门的数据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1100亿元,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

这些资金流向了何处?据温州市有关部门统计,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民间借贷规模为380多亿元,占35%;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为220亿元,占20%;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中介的借贷资金余额220亿元,占20%;民间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于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等短期周转的为220亿元,占20%;剩余5%即60亿元为其他投资、投机及不明用途等。(周文天)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