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买房都是问题--\"限外令\"下的老外置业观


  从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就开始了令世界看不懂的疯狂。房子成为中国家庭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外国人来到吾国也不能免俗。


  为了限制热钱涌入、打击境外炒家,早在2006年,住建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已联合发文限制境外个人在内地购房;2010年,外管局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的通知》,表示境外个人在境内只能买一套自住住房,而在境内设立分支的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今年3月,广州市房管局再次祭出\"限外令升级版\",重申:外籍人士和港澳台胞禁止购买包括写字楼、商铺、商业用地性质的酒店式公寓等非住宅物业,期待以\"擦边球\"形式悄悄入手商铺的外籍买家失去了最后一线机会。


  为了弄清楚外国人在广州能不能买房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了不少房产中介和房地产公司。


  中介一口咬定:外国人肯定不能买房子,这是国家政策规定。但有房地产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公司在珠海的项目是对外籍人士开放的,但广州市内的项目\"几乎没有\"受理过外籍人士购房,所以并不清楚相关政策。


  相对权威的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外籍人士不得购买商铺,但依然可以购买一套自住住宅,前提是:1。必须提供在广州居住、工作一年以上的证明;2。合法签证;3。此前在中国没有任何房产。此外,购房的外籍人士还必须签署一份保证书,承诺如果现实状况不符合上述条件,所引起的法律和经济纠纷都由自己承担。


  现实中,那些愿意为中国楼市掏钱的老外身后往往都有个中国妻子--某种程度上,她们根深蒂固的\"家\"意识,才是让老外掏钱买房的动力。


  国人习惯了有个从各种意义上都属于自己的\"家\",房子的需求真实而热切。先有房、后有家的观念,在高企的房价前,成了无奈的\"刚需\"。


  而受政策制约,外籍购房者的房产证上写着的往往是中国妻子的名字。在一些国人看来,这算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房产证上的户主姓名栏,向来是中国社会的敏感区,但凡触碰,必有激辩。


  \"广州的房子确实是回报极大的投资品,\"一位外国人对记者说,\"如果有钱,谁不想买?但这次外国人失去了\'超国民\'待遇,\'限外令\'让他们只能望楼兴叹。\"


  有的老外则非常洒脱--就算让我买我也不想买。中国人看得比天还大、比黄金还值钱的房子在他们眼里,只是个负担。\"限外令\"是啥?我根本不知道;房奴?谁愿当谁当。


  一套房子面前,外国人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消费观念的差异,更是广州这座城市在这些异国来客心中的分量。

 


  老外为何不买房?


  \"因为没有安全感,使用性价比不高\"


  买房?不买房?这听起来真的是一个中国式问题。拿这个中国式问题去问问老外,得出的结论真是很有意思。受访的外国人基本上并不清楚\"限购令\",他们以为自己是可以买房子的,但即便是这个前提之下,他们依然对买房子说不。这中间,几乎各人有各人的原因。除了阿默,其他受访者都是有身份有公司的人,面上的原因可圈可点。而阿默则给出了更为尖锐但也许是一语中的的理由。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强烈要求匿名不拍照,因为担心说了真话,自己会被逐出境。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阿默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不安全感,原因也许是人在江湖见多了刀光剑影,也许是人在异国他乡的直接思虑。但不管是哪一种,不买房子的背后折射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让人深思。


  阿默


  月租4000也不愿买房


  建设六马路的下午,行人不是很多。咖啡馆里只见零星的顾客。见到他的那一天,正是大风肆虐气温陡然下降了十多度的下午。\"疯狂的天气。\"阿默(应受访者要求隐去真实姓名)嘟囔着,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阿默习惯性带上手提电脑来到某咖啡厅喝咖啡。几乎每天下午,他带上手提电脑来到这家咖啡厅喝咖啡,上上网,逛逛淘宝。阿默租住在建设六马路一个八十多平方的普通民宅里,月租4000多人民币。\"税费是房东自纳。\"这位来自约旦的中年人,因为在约旦任何交易都要纳税,所以想当然觉得房东会负担他的纳税款额。


  在广州待了九年的阿默介绍,很多外国人租住在这一带,是因为这里混合了广东传统文化和新的文化,同时又非常方便:地铁公交齐备,大大小小银行商店林立,从这里出发,去广州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都不会特别远。而最重要的是,\"住在这里,能触摸到现实,触摸到当地的文化\"。阿默强调。


  天色渐暗,来咖啡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阿默说,几乎来这里的很多人他都认识,即便不认识的也都混个脸熟。正说着,他的一个朋友过来了,阿默离开桌子走到朋友那边拥抱,打招呼。那个家伙因为打球摔折了自己的小腿骨。阿默介绍说,这位朋友住在珠江新城某国际公寓,他的月租高达几万。但是,因为是公司负担,所以他也没有购置房子的意愿。\"没有长期定居的意愿,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阿默解释。


  而阿默本身是某知名家居设计市场总监,薪水不菲。九年前初来广州,公司负担了其租金,尽管很贵,但对他来说,因为不是着自己付,所以根本不在意。同样,这也是很多外资企业长期驻穗员工虽拿高薪但却并不购置房子的首要原因。


  不懂中国法律谁敢贸然购房?


  在穗9年,阿默见证了房租和房价飞快上涨的一段历史。当然,他也见证了这条马路上上演的种种阴谋。


  \"买房子?这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人爱买,这是全世界人民都爱的举动。\"阿默笑着说。至于自己,为什么长住9年都不买房子,阿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正色说:\"因为没有安全感。我很明白,自己只是被人保护,而不是被法律保护。\"


  超国民待遇,表面上看着很风光,实则并非如此。阿默常年泡在咖啡厅,见证了很多跨国阴谋。\"很多外教是人渣,可是很多女孩子却像苍蝇叮蛋一样围上去。当然,我很清楚,这些女孩并不是好女孩。他和她各取所需。也有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合伙做生意,但是最后却一败涂地。\"他举了个例子,还是在建设六马路,某意大利餐厅。一个欧洲男人和黎巴嫩男人与一个中国女人合伙投资开餐厅,最初二人凭借信任将所有注册申报工商事宜交给中国女人,中国女人成为餐厅法人。两个外国男人最后却落得了一文不值被踢出局的结局。欧洲男人最惨,投资了将近100万人民币,但是最后走的时候只拿了几千元人民币。


  当然,阿默强调,\"这是生活,而不是因为这是中国。我想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事。傻瓜是不分国界的。\"类似这样的老外被骗的事在这条大街上逐年上演。咖啡厅是个听八卦的好地方。每年,他都能听到类似的故事。因为中国的法律外国人不懂,所以很容易受骗。语言为外国人设置了天然的屏障。\"香港的法律条文是都有中英文版本的,非常清晰,而大陆则没有。不清楚法律是怎么样的,谁敢贸然购置房产?\"


  在他看来,那些超国民待遇,不过是人们理解他们是过来做生意的给予的便利。从政府到民众,他们都很重视这种机会,因为这个机会是互利互惠的。然而这种互利互惠是没有明晰的法律界定的,没准那天,说回收就回收了。\"我理解政府他们只欢迎外国人来做生意,但并不欢迎外国人长期定居。你见过谁取得中国绿卡的么?\"阿默反问记者。


  显然,在他看来,买房子是个流程繁冗的过程,在这个语言不通又没有针对外国人阐释的英文法律案本的现实中,无疑是个高风险的投资。


  无法永久使用性价比不高


  除了缺乏安全感,性价比不高也是阿默考虑的另外一个原因。


  \"建设六马路的房价已经一万五了,假如我购买一套100平方的公寓,需要150万人民币,而这个价格在约旦,已经可以买地建自己的别墅了,注意哦,我们是永久使用。广州现在的房价太疯狂了。\"阿默说。


  七旬洋老翁感叹广州房价太贵


  当然,和阿默持相同意见的人并不在少数。荷兰设计师马修同样在广州待了好几年。他住在龙口西伊顿十八,工作室也在伊顿十八。二者的房租价格均不菲,但是马修同样放弃购房房子的意愿,没别的原因,只是单纯觉得贵。\"这里的房价和纽约的差不多了,说句实在话。我觉得根本没必要买。\"马修说。


  不管是马修还是阿默,他们都并不知道2008年出台的\"限购令\"。他们只有一个原则,且不论是否可以买,能买我也不买。


  而对于克利斯来说,同样待了9年的他依然是自费租房子。他也住在建设六马路。实际上,在最初他有考虑过买房子,那个时侯广州的房价还远未像今天那样高高飙升,几年前的房价相对比较合理。只是他吃过一场生意的官司亏:因为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国法律程序,他无法取证,那场官司让他输了八十万人民币。这种对于他国法律的陌生感带来的不安全感让克利斯在房价还甚为合理的时候放弃了购买房子的意愿。


  \"现在买房子?不,太贵了。而且我已经老了。\"将近70的克利斯笑着说。


  戴胜娜夫妇


  小两口租房结婚


  在欧美甚为平常


  同样来自荷兰的戴胜娜和先生也住在建设六马路。他们在这里结婚,共同欣赏建设六马路混杂的异国风情和本土风俗。\"非常享受这里的生活,但是买房子?不,太贵了。\"戴胜娜说。不过和阿默的不安全感不太一样的是,戴胜娜说,即便是在荷兰,也有很多年轻人并不买房子照样结婚生孩子。因为对于当地人来说,买了房子,就意味着多了负担,当房奴的同时还得缴纳数额不一的房产税。再加上欧洲社会福利普遍比较好,人们对于房子的急迫程度,显然没有中国人高。租房子结婚,生孩子,在欧美甚为平常,和幸福生活很难划上等号。


  听闻了相当一部分国人结婚必须买房子才能有幸福生活的结论,戴胜娜有点惊愕,但仍然表示理解,\"每个国家文化不一样\"。

 


  老外为何要买房?


  \"那是为了老婆孩子,还有丈母娘\"


  来自英国的Sam是个单身人士,他曾经有过一个中国女友,两人已经在谈婚论嫁的阶段。这个节骨眼上,女友的父母抛出了\"要结婚先买房\"的要求。Sam说:\"当时还是2009年,但广州的房价已经很高了,我的积蓄根本买不起。\"


  买不起房成了女友家人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的理由--\"难道嫁出去租房子住吗?\"拖了许久之后,Sam与女友大吵一架,为这段关系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Sam说,如果回到当时,依然没有办法能解决这一切,\"如果她愿意和我一起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她的家人也无法接受。\"


  这两年,Sam在广州的广告公司蒸蒸日上,可他孑然一身。作为单身的外籍人士,买房子在现实中没有必要,在政策上也没有可能。


  与Sam的经历不同,来自荷兰的Peter和澳大利亚人Troy都与中国妻子实现了在广州买房的梦想。


  尽管中国房价奇高无比,许多老外依然争先恐后地跳进这个大坑。没别的原因--他们都娶了中国妻子。女方家里的要求无法忽视,在前有高房价、后有限外令的情形下,外国女婿们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以妻子的名义买房。


  理由一


  孩子


  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来自荷兰的Peter一家和澳大利亚的Troy一家不约而同选择成为天河豪宅汇景新城的业主。目前,毛小姐和丈夫Peter正在为房子的装修忙碌着,家具和其他物什正在从荷兰运送到中国来的路上,计划五月搬进新家;而澳大利亚人Troy和妻子Janet已经在汇景住了一段时间。


  作为家长,他们在采访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居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Peter夫妇现在在广州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我们来中国有公司业务发展的原因,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够在国内接受教育,打下好的语言基础,\"毛小姐对记者说。她和丈夫Peter婚后一直居住在荷兰,随着三个女儿逐渐长大,2010年,他们决定移居广州,毛小姐就先飞到广州来寻找合适的住处。Peter夫妇考察了广州的好几个成熟社区和学校,\"一些国际学校环境很好,看得出水准也很高,却是以英文为主。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把中文说好。\"


  目前,大女儿莉莉已经入读汇景小学一年级,中文突飞猛进,二女儿和小女儿也被送进了汇景幼儿园。


  Peter告诉记者,现在三个小女孩都能说流利的中文、英文与荷兰文,\"孩子们在不同环境中能够很快学会各种语言,我们正是想趁她们的这个\'黄金时期\'让她们在荷兰、中国都生活一下,创造一个国际化的成长环境。\"说罢,转身去抱起跌倒在沙发边的小女儿梅。


  在中国有所谓的\"学位房\"一说,就是针对想让孩子读好学校的家长,学校周边的房子会特别贵。但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美国也一直实行就近入学的措施,据悉,美国公立学校基本由房产税支持,这也是学校周围的房价高企的原因之一。


  教育、住房,这几乎是一个家庭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了。


  理由二


  归属


  要在中国有个家


  被记者问到\"为啥买房\"这个问题时,Troy笑呵呵地说:\"这个价钱在澳大利亚都可以买一栋好大的别墅了,但是没办法,我们必须要在中国有个家。\"他的妻子Janet解释,一家四口在广州租房子住了好多年,搬了好几次家,\"房东让你走你就要走,\"Janet说,\"心里始终不是滋味。\"


  Troy说:\"我也知道买了中国的房子,过了六七十年就不再属于你了,但那时候谁知道呢,我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中国,等到要回澳大利亚生活的时候把房子卖了,也会是一笔好的投资。\"


  对于这些外籍买家来说,价钱并不成为问题--Peter一家的房子面积约238平方米;Troy一家的房子也有180平方,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户型;而房地产网站报价显示,汇景新城均价目前是36836元/平方米。


  他们在乎的--


  环境


  难以回避的现实


  澳大利亚人Troy也特别希望能够住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他和妻子Janet从2008年就开始找房子,直到2010年才定下汇景新城,因此错过了18000元/平方米的好时机;就因为\"环境\",Troy与Janet还发生过小小的争执。


  Janet是个传统的潮汕女性。她和澳大利亚籍丈夫Troy育有一子一女。Troy本身就是在国际学校担任教师,所以教育方面基本不需要特别操心,但Janet始终担心社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一些社区里的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各种不文明的行为都有,小孩子生活在那里难免会受到耳濡目染。\"


  Troy看中了汇景新城里的一套公寓,阳台正好对着山顶公园;而Janet则觉得这套房子靠近整个汇景新城的边缘,再过去一点就是科韵路的马路了,车来车往的非常吵闹。几番争执下来,还是Troy占了上风。Janet笑着说,每次从家里出来走到小区门口的路途都很漫长,但为了能够有一处好的风景,忍了。


  同样,从花园般的荷兰来到喧嚣的中国,Peter和三个女儿难免有一些不适应,\"我们不希望有太大的反差,\"Peter的妻子毛小姐在选择住房时格外留意周围的环境。


  在定居之前,毛小姐曾经跑到番禺和白云区的一些楼盘看过,她和Peter都觉得那边的环境不错,就是位置偏远,生活不太方便。在朋友的推荐下,Peter和毛小姐来到了汇景,\"一进来就觉得很喜欢,虽然就在天河,但空气明显不一样了。\"Peter说。


  但Peter的毛小姐在广州生活过许多年,觉得广州的空气质量这几年来已经改善很多了,她觉得这跟广州办了亚运会有很大关系。\"而且,就算是小区里的空气好,你终归是要走到外面去的吧,整个大环境好起来才是真的。\"


  他们不在乎的--


  房主


  以谁的名义买都一样


  房产证上的名字,经常是无法言说的雷区。因为政策的限制,老外们在国内买的房子,即使是自住使用,基本也都署的是中国妻子的名字。


  被问起这个问题时,他们所说的也出奇一致:因为方便。


  在住宅方面,符合购买条件的外籍人士申请购房时,手续也非常繁琐。所以,确实有居住需要的外籍人士多以中方配偶的名义来买房。


  在淘金路经营咖啡厅的澳大利亚人Travor就跟一个中国女孩结了婚,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他虽然没有在广州买房,但2008年已经在清远购置了一套别墅,房产证上的就是妻子的名字。


  \"我对于这一点没什么担忧,\"Travor对记者说,\"毕竟这是夫妻共有的财产,不管用的是谁的名字,最后都是两人各拥有一半。\"


  Travor还说,买房子的大小事宜也都交给妻子去办理,他可以放心地做个甩手掌柜,不必被繁琐的流程困扰。\"如果你想知道怎么买,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他说。


  同来自澳大利亚的Troy甚至说,用妻子的名义买房更好,\"我百分之百地赞成,因为这样方便多了。\"他满脸释然。


  Peter一家的房子,房产证上也是毛小姐的名字。毛小姐此前已经加入了加拿大国籍,\"因为我本身是华侨,所以在资格审批环节上得到了更加宽松的对待,\"她说。


  记者手记


  限外令催生的\"中国媳妇需求\"


  中-外组合式的家庭并不鲜见,相当大一部分会随男方定居海外,留在国内的为数不多。在这里,他们面对的除了生活习惯的差异之外,还有消费文化的不同,在这一点上,外国男同胞们基本一致选择入乡随俗,成为外籍房地产消费的主力。他们的中国妻子就是克服政策障碍的利器。


  而这一群人的数量很少,记者走访过好几家中介询问外籍人士买房的手续,得到的答案语焉不详,均为\"只有租房的老外,买房的没遇到过\"。


  但另一个事实是,外籍人士的购买力比较强,他们有的经营自己的事业,有的则在跨国企业就职,买的房子大部分位于市区里的中高端小区,环境好、配套齐全,更重要的是,邻里人群层次相当,关系融洽,这就是采访对象毛小姐提到的\"软环境\"。


  自从中国房地产进入狂热阶段,\"丈母娘需求\"等新名词满天飞,说不定哪天也会有个\"中国媳妇需求\"浮出水面来。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