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装修行业也逐步进入旺季。自治区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通过近年来解决的消费案例进行分析,提示消费者如何预防常见的装修陷阱。
陷阱一:工艺说明模糊不清。装修公司报价时由于业主更多地会关注单项的装修价格,而经常忽略工艺说明,尤其是用什么装修材料、什么规格、什么等级等方面没有说明,从而导致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当面核实清楚装修材质、规格和等级,并落实到纸面上,作为装修合同的附件出现,以免出现装修问题时没有证据也说不清楚。
陷阱二:单项面积上做手脚。一般业主只关注单项的价格,对实际面积一般是大致估计,如果每项面积都稍微增加一些,单项价格又高,那么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就出去了。建议消费者单项价格谈定了以后,和装修公司一起把单项的面积丈量一下,落实到纸面上,并算清楚单项的总价格是多少,作为合同的附件,以免到时就面积和尺寸的大小扯皮。
陷阱三:低报价招揽业务开工后再增项。有的装饰装修公司在报价时,先给出低于其他装修公司的报价,吸引消费者签单,最常见的手法是偷漏工程项目。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再把删减的项目作为增项,把钱涨回来。完工后,往往决算时比预算高出10%-20%。工商部门提示消费者家庭装修的报价中包含:人工费、装修材料费、施工费、管理费、税费、合理利润等。在看合同的预算表时,应仔细核对,有没有漏项,不要轻信过低的报价。
陷阱四:设计师故意增项只为多拿提成。有的装修设计师为了多拿装修公司提成,不顾消费者家中的实际情况,故意增加装修项目:如不需要做隔断的地方添个隔断,没必要吊顶的地方非要吊顶等等,通过一番“设计”后,装修报价大幅高于原预算。当然,此时设计师的提成也会相应大幅增加。对此,消费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居住需求,对于设计师提出的造价高、没有使用价值和装饰装修效果的项目,您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必为设计师的提成而花您的钱。
陷阱五:材料采购做手脚以次充好。在包工包料的装修中,有的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劣质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以一个80平米的房屋为例,如买不合格的劣质水泥,可省100至200元左右;买不合格的劣质瓷砖可省900元;买劣质木板能节省1000元;用假乳胶漆省500元左右;减少刷涂遍数,节省约1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3万元的工程能节省出3000多元。用这些劣质建材装修的房间,质量可想而知。建议消费者最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公司,他们有严格的材料配送体系,能避免上述麻烦。另外,不妨多花些时间,到市场去了解材料的品牌和价格等。
陷阱六:隐蔽工程偷工减料,房主多付冤枉钱。为赶工期,有些施工队不按部就班施工,尤其水、电管路等隐蔽工程,不安装套管、防水涂料未干透就做下一道工程,需要做防潮处理的地方没做防潮处理,这将给消费者留下各种隐患,跑水、墙面起泡、脱皮等现象随时可能发生。
建议消费者对于细节和隐蔽工程,在签订合同中要明确工艺处理要求,并现场监管。有条件的可聘请第三方监理,完工后请专业人士验收。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