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下调,房地产交易回暖,“房价松动”,“又现彻夜排队买房”等消息在这个多雨的夏天迅速升温。自从温家宝总理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上”,久遭封冻的房地产业蠢蠢欲动,着力寻找政策坚冰开始“软化”的蛛丝马迹,以佐证“稳增长”需要房地产再次发力的揣测。
言之凿凿的一个“证明”,即央行有意调低房贷利率一说,上周被央行和银监会联手出面辟谣。 6月14日,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个别媒体称‘央行特急文件规定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七折’,有意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同日,银监会也发表声明称,6月8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与现行监管规定相一致,未做任何调整。声明表示,“近日,有媒体称,银监会降低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纯属误解。”
事实上,强调“稳增长”以来,没有任何高级经济主管官员对房地产调控松过口,反而是言及“稳增长”的重要,必同时强调结构调整,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观点。
不过,很多人似乎相信这样一个判断,就是政府层面“不好意思”公开松口,但实际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为拯救经济滑坡,应对更多社会问题,客观上,对房地产的高压态势已经松动。
这个判断似乎也得到一些“证明”,其一,就是对央行和银监会文件的解读。其二,是一些地方陆续出台购房买地优惠政策,中央部委层面则从过去严厉表态禁止,到当下“容忍度”加大。其三,则是商业银行实际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时,不再搞严厉的“一刀切”,而是纷纷采取各种手段“绕道”放行。其四,当然是房地产成交量回暖,部分地方房价反弹的消息被媒体置顶,以示瞩目。
如何看待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从几个层面分析。
房地产业之所以列入“严打”,被反复调控,实在是因为这个产业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下,不仅绑架金融、绑架经济,也绑架政府、绑架民众。因此,从宏观层面分析,在房地产泡沫远未消化,发展模式远未转变的当下,放松其调控力度,甚至容忍其再次泡沫泛滥,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在经济增速放缓超预期,困难比想象更多更大的情况下,决策层对房地产畸形膨胀带来的问题仍会保持高度警惕。最近,越来越多高层经济官员谈到一个观点,即需要有应对经济增长长期较低的思想准备,坚持结构调整和改革不动摇,说明政策层面松动房地产调控,甚至稳增长将借力房地产的判断基本不可靠。
从具体调控力度和结构角度看,一方面,持续“政策市”强力打压局面下,房地产乱象稍有收敛,但需要适度恢复房地产“市场性”,以满足民众合理需求,应该也在政策考量范围之内。因此,信贷、税收、购房准入等政策继续施压投资性需求,大力支持保障性和合理改善性需求,应是调控政策必然走向。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与地方财政的紧密关系,使得地方政策倾向“宽松”,全局与局部、宏观与中观微观的博弈,在房地产这个产业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地方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不代表“松动”,只是矛盾的尖锐反映。
从市场回暖层面看,持续压抑的需求,以及突击加工制造的保障房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实际情况,在地产商普遍降价促销,以及房价可能松动的预期下,需求突然有所释放,带来成交量放大,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只要投资性需求被紧紧压制,特别是即将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对房产投资行为可能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房地产稍稍回暖或有可能,但房价大面积普涨,则概率极小。 评论员 刘 伟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