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规模的督查凸显了中央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若此次督查发现问题较多,且未来房价上涨势头明显,不排除有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可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杨红旭、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等专家认为,在强化“限购令”等抑制需求政策的同时,若出台新政策将以“扩供应”为主,囤地、囤房等行为将成为主要打击对象。此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也将得到强化。
促进市场供给
中国证券报:现有的政策已经较严厉,如果再出台新政策或“储备政策”将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珏林:我并不赞同“储备政策”的说法,国务院此次派多个督查组去各地“督查”,而非“调研”,说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有不到位的地方。因此,督查的主要目的在于督促既有政策的执行,而不是出台多少新的调控政策。
如果本次督查发现问题,未来可能从供应的方面来解决。因为“限购令”作为本轮调控中最严厉的手段,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很多城市大部分投机投资需求已基本被挤出。但市场供应端的表现并不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开发商购置土地的面积都在下滑。
为促进供应,囤地、囤房等行为将会受到打压。在国土部推出《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后,未来将在执行中予以强化,避免产生新的闲置土地。房地产项目的开竣工时间,也将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予以强化执行。
同时,为促进房屋供应,此前的一些规定也会被强调,如:开发商拿到预售许可证后,必须一次性推出全部房源,禁止分批开盘。这些手段将起到加快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作用,从而促进市场供应,减少囤房、囤地行为的发生。
邹晓云:为遏制伺机而入的投资投机需求,房地产交易和持有环节的税费可能有所调整。其中,二手房交易税费可能率先提高。这项措施被认为实施起来较为方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短期的房屋买卖行为。
强化问责机制
中国证券报:本轮房地产调控与此前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出台了一些长效机制,如保障房建设、个人信息系统建设和房产税试点。如果此次督查发现这些领域推进不力,会不会继续强化?
陈国强:着眼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肯定会加快建立。在保障房方面,为促进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解决保障房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管理等问题,“住房保障条例”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快出台。
同时,今年各地保障房建设的进展情况也将会受到密切关注。住建部会更加关注保障房建设的竣工情况,以期尽快形成市场的有效供应。
杨红旭:作为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房产税改革试点也将继续推进。到目前为止,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试点已近18个月。今年初,相关部委对于两地的征税情况进行摸底调研。近期,温总理在江苏等地调研时表示,抓紧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预计下半年推出第二批房产税试点城市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证券报:有业内人士认为,之前提出的政府问责制好像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陈国强:问责制早在2010年4月出台的“新国十条”中就已提出,在此后的“国五条”和“新国八条”中也得到延续。但截至目前,尚未见到地方政府被问责的先例。同时,个别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政策的过程中,其实也打了不少折扣。
下一步,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和控房价等方面的责任肯定会得到强化。如果个别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或者保障房建设任务未能完成,不排除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受到问责的可能。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