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正走向扑朔迷离。一方面,近期中央各部委再度密集表态,释放“调控从严”的信号;另一方面,多地政府或“加码”、或“松绑”调控,步调不一引发争议。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近期各地政府在“落地”楼市调控政策时确实呈现“松紧不一”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还是以“趋紧”为多。

  陈国强表示,传统楼市旺季“金九银十”出现成色不足与地方“趋紧”为主的楼市政策密切相关。9月,上海开展住房限售政策等执行情况检查;武汉宣布开启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北京叫停十宗土地出让、加强限购审核;广州限售高端住宅;济南出台公积金新政。

  10月17日,杭州市开始实行土地市场新规,当土地价格溢价率达到49%时,将锁定地价,“从零开始”竞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和安置用房面积;10月19日,珠海出台政策,土地闲置满一年,由政府无偿收回;上周,陕西省下发通知,规定将地产项目合理利润率控制在10%以内,“震慑”市场。

  对于上述地方对楼市“踩刹车”的政策,陈国强一方面认为,这些地方传递出的收紧信号,证明其对中央政策意图的理解更充分、更全面。“中央强调了楼市调控需要更多地关注资金环节、落地环节、操作环节的情况”,而地方政策就是这些环节的最好体现。

  另一方面陈国强担忧,部分地方的政策在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疑”。以陕西省的“限利令”为例,陈国强指出,该政策的初衷是希望引导企业理性开发和购房者对行业理性判断。但“限利令”对开发企业有没有实际的约束力,以及该政策后续能不能出台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规范来引导企业摈弃过去暴利思维和预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有加码的地区,也有松绑的地区。贵阳市近期的“买房送户籍”政策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另外,部分地区从公积金入手,用上调公积金额度、放宽贷款条件、缩短缴存时间、加快审批速度等方式减轻购房负担,增加交易。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年内已有包括厦门、南昌、沈阳等近30个城市进行了公积金政策微调。

  对此,陈国强分析,部分地区为楼市“加油”的政策,可能体现出某些地方对未来当地经济整体表现的担忧。由于市场的低迷会波及当地经济的整体表现,降低区域经济的活跃度和地方财税收入,于是放松楼市政策以刺激经济。

  以贵阳为例,陈国强认为,作为西部地区的二线城市,贵阳目前的楼市供应量远超本地所能承受的容量,地方政府为了稳定市场成交,于是允许外地户籍者“买房落户”。

  虽然出现一松一紧、步调不一的政策对比,但陈国强认为,在以“紧”为主基调的调控政策下,中国楼市目前仍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许多城市高库存的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因此年内房价并不具备大起大落的现实条件。

  此外,陈国强指出,不论“松紧”,在本轮调控持续两年多后,中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手段和方式出现明显改善:从重点关注短期效应,到关注行业未来长期发展;从偏重行政手段到更多地运用市场、法制、经济的手段,“这将有利于调控的持续和深入”。(完)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