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庆县的李女士购买了一套新房。因为常听朋友说街头的装修队不可靠,这次她精心挑选了一家大型、正规的装饰公司,没有装修经验的她以为大公司总比街头的装修“游击队”要让人放心,收费也应该规范。没想到,签完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装修竟成了双方不断摩擦、争议的过程。目前,已经交了钱的李女士拿着自己与公司签的合同来到消协,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调解。
原来,装修公司做完工程后,李女士按照协议对粉刷项目进行了测量,她发现,几个房间的粉刷面积比合同上少了很多。李女士要求减少工程款,但公司施工队的工人们一丈量,竟比合同上标明的还要多,原来房间里的门窗、门洞都计算了一半的面积。这样一下就增加了近30平方米,一平方米15元,30平方米就是450元。
当李女士质疑合同中“工程量按照工程中实际发生的为准”时,装修公司却拿出合同,说:“这是我们当初就提出来的,字是你自己签的。”李女士气愤不已,这个合同也太不合理了。公司方面却理直气壮:“我们行业内都是这么计算的。”除了这些,还有不可思议的,在合同条款中,居然有一项是“成品保护费”,李女士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
另外,合同中规定“如果减项就视为违约并罚违约金”更让李女士感到“霸王合同”的味道。李女士认为,装修过程中增减项目是十分平常的,既有业主自身想法的变化,也可能有装饰企业施工质量等方面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规定减项就罚违约金5%,其造成的结果是,业主虽然减项了,但还需向企业贡献5%的利润。
由于在装修过程中减掉了一些项目,李女士还被迫付了5%的违约金。这让李女士觉得装修装的太“憋屈”了。于是李女士找到了延庆消协,经过延庆消协的调解,装修公司虽有合同,但是合同上的面积并不是施工工程中有效面积,因此合同也不能算有效合同,因此粉刷费用部分应按照实际面积支付,在消协的调解下,施工方退还多算出的面积费用。
近些年来,房屋装修纠纷数量大幅上升,而且比较难以解决,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问题。多数装修投诉的焦点集中在装修合同上。经了解,格式合同都由装修公司预先拟定,其具体条款几乎都是维护装修公司自身利益的。为此,延庆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第一,北京市工商局出台有《北京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上面明确了违约责任条款,尤其是对于家装公司损害消费者利益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请尽量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
第二,在签订装修合同前一定要看清每一项条款,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专家或有装修经验的人,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而条款上又未写明的应填写补充协议,对可能发生的纠纷应确定明确的责任划分,以确实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尽量不要一次性付清工程款,可事先说明分期付款,经过业主检测施工合格再付款,这样也能减少损失,进一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