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中,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逐渐趋于紧张。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对房企的态度正在转变。据《上海证券报》3月23日透露,近日,深圳某民营房企遭中国银行下调了信贷评级,并停止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深圳银行界引发了连锁反应,其正在开发的一位于龙岗中心区的楼盘或因资金链断裂面临烂尾。虽然一家民营房企的楼盘即使形成烂尾,对银行也不会带来较多的不良资产,但这或许是一种警示,银行可能需要考虑在一些高危房企的资金链出问题前,提前有所行动。
中国的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可以不夸张地说,银行如果联合“封杀”某个企业,就等于宣判了企业的“死刑”。过去,上市公司因为重大问题被各家银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致“封杀”最终退市,这种案例并不罕见。不过,银行一般不会主动断掉企业的资金,因为这往往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对于具体的银行支行行长,或是信贷员而言,即使企业的财务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也更多选择贷款展期,掩盖或将不良资产的问题延迟暴露,对他们个人而言,是一种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不过,对于目前的中小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而言,一些银行可能会考虑与之前不同的做法。
今年中国为了控制通胀和抑制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冲动,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贯穿全年。由于贷款额度普遍比较紧张,银行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即使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未必能顺利得到基准利率的贷款。对银行来说,那些2009年时基准利率非常低而且利率下浮的贷款合同在今年到期后,银行对贷款停止展期,把腾出的额度用于利率上浮较多的贷款项目,已成为银行普遍的经营现象。在目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下,中小民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普遍较高,银行从这些房地产企业抽回信贷资金,也是为了规避更大的风险。
引人注目的是,中小房企的资金链抽紧,是否会成为房地产领域信贷雪崩的开始?在我们看来,暂时还不到这种时候。目前房地产企业并未出现2008年末和2009年初时债务纷纷违约的情况,今年前两个月的房地产销售额还实现了正增长。但未来几个月的形势恐怕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市场,在去年销量普遍下降三四成的情况下,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继续大幅下降。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即房企再撑几个月没有问题。但房地产企业存在的目的是持续经营,而不是“撑”。银行不可能等到房企的资金链出问题时才有所行动,因此,在问题爆发前,一些银行纷纷抢先从一些资金链近于断裂的中小民营房企抽身。
对于从多处融资的房企,哪一家银行早日抽身,企业对这家银行的偿付能力就越充足,并且可以避免更多的管理成本。以上文所述深圳那家房企为例,假如它最终倒闭,即使最终银行贷款本息都能收回,但如果通过漫长的诉讼、资产评估、拍卖程序来实现,对银行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银行对一些中小民营房地产企业抽身,暂时并不意味着烂尾楼和银行不良资产将大量出现。银监会早在去年就未雨绸缪,要求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只准以在建工程为抵押,并且额度上限为在建工程价值的50%。但这反而降低了银行从一些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企业处抽回信贷资金的风险。
在目前形势下,无论是银行还是房地产企业,都应当把风险估计得足一些。虽然房地产企业获得贷款时项目自有资金不能少于20%,但实际上不少房企的自有资金比例是通过短期拆借临时达到的。最近天津爆出的近10亿元集资诈骗案中,涉案公司的1500万元注册资本的验资报告,就是花2万元从某会计师事务所买来的。房企需要注意的是,央行仍有进一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信贷额度可能进一步紧张。在一、二线城市普遍执行限购令,而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住宅需求往往有近三四成为外地人口的情况下,今年销售额很难有明显的反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之下,银行从高危的中小民营房地产企业处收回信贷额度,是避免风险的明智做法。同时,中小民营房企未来几个月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的问题,银行可能有必要在此之前对高危房企采取行动。如果以限购为核心的房地产调控持续下去,可能会有更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绷紧。这是否会引发资金断裂的骨牌倒塌?银行们需要睁大眼睛了!
文章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