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司名义买房、借亲戚朋友之名买房、先签合同暂不过户、冒充公司员工骗取纳税证明、1000元加一个月社保直接就能买到一年的社保证明……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后,购买二套以上住房、异地购房等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不少购房者被挡在门外。于是乎就出现了许多“见招拆招”化解政策的“歪招”。对此,业内专家提醒,规避招数风险很大,购房者贪图眼前利益很有可能得不偿失,提醒买房人应循规蹈矩,莫要试水冒险。
【智慧经验】
●种种试图绕过“限购”的手法,看似聪明,实则隐藏重重风险。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限购期间特别购房提示,购房者若违规购房,将一律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一旦被有关部门查到弄虚作假的行为,房产证有可能被吊销。
招数1
以公司名义买房
■故事案例
“按照新政策规定,我没有买房资格,才想出以公司名义买房这一招数。”苏先生在郑州做生意已有两年,去年年初买了套房子,本来打算今年夏天再购买一套,方便孩子读高中,“郑十条”的出台让他的计划泡了汤。“既然个人没法买,我就只能用公司名义买。”苏先生告诉记者,他身边不少做生意的朋友,由于不符合买房条件,都在考虑用公司名义买房。记者近日走访多家房产中介获悉,这段时间他们接到不少客户的电话,咨询能否用公司名义买房来回避新政。
■专家提醒
二七区人民法院齐珂法官提醒,借用公司名义买房虽然不受买房套数限制,但仍然存在巨大风险。首先,公司买房的买卖交易环节纳税成本较高。以公司名义买房在购房环节的税费不高,但一旦房子转手,就必须缴纳高额税费,从而使投资收益锐减。要按销售差价交很高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增值比例越高,税率越高。即使是以本人名义注册的公司,要想把公司购房转到个人名下,也必须通过转售程序,缴纳相关税费后办理过户手续。
其次,以公司名义购房,房产就将被视为公司固定资产,需要每年列入财务报表计算折旧。另外,一旦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房产也有可能被抵押、变卖等来弥补欠债损失。
文章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