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年关,部分房企已悄然易主。
在各行各业都在着手年终盘点,准备和谐跨年之时,房地产业内却是一片洗牌搏杀:中小房企、非地产主业的涉房企业纷纷逃离楼市,断腕求生,而大型房企却游走其间,伺机吞拿并购、逆市扩张。
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并进一步喂养房企“大鳄”的过程。面对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双高”的特点,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曾公开表示,今年该中心的房地产产权交易的成交量大概增长了一倍左右,去年全年是四五十亿元,今年估计全年应该会冲击到100亿元以上。接手方则多为行业内有头有脸的知名房企,并继续享有行业资源抄底后的利润光环。
剩者为王。在他们的脚下,伴随股权交易额的增长,则是400亿外行业资金的撤出。在调控政策重压及融资渠道被封杀的情况下,非地产主业上市公司剥离地产业务或使房企并购潮愈演愈烈。“涉房”上市公司纷纷退出房地产,说辞大同小异,均称是为了“战略调整、做强主业”。而其背后的真实动因也十分简单:在这场后市看淡地产行业的竞争中,自身已无立足之地。
回溯200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8万家,是2000年的3.2倍,年均增加7000多家。但一经此番调控后,整个行业的洗牌已是不可避免。
作为公认的暴利且低门槛行业,再加上中国向来的关系市场,房地产在一开始就聚集了各路资本:有关系的、没关系的、有成本的、无成本的,做服装的、卖电器的、开矿的、唱歌的,各行各业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但在楼市一路高歌之下,以上所有的区别,并不妨碍大家赚钱。
这也无怪乎有人担心,做过地产的都不想做实业,中国是要实业兴国,还是地产兴国?
而实际上,我们也已经很难用企业责任或者利润原罪来简单评判一家企业涉房的罪与罚。现实情况是,优先起步的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着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但却整体发展缓慢的现状。
这已经形成了市场人士所担忧的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不过,这一切,都在国家调结构的一揽子调控中而有所注意与挽回。
伴随着史上最为严厉的地产行业调控,行业高利润的繁荣过后,正迎来从分散到集中,从良莠并存到优胜劣汰行业洗牌。
此前财经评论员叶檀曾公开表示,小房企逐渐退出市场是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缩水至十分之一,从万家下降到千家。
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阵痛,也是一次无奈而艰难的离场。但整个过程,其实有个道理很容易参透,不要挑战的永远是自己的极限。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