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局部微调范围的扩大,“房地产调控转向说”屡有提及。然而,央行和银监会近日双双明确表态并未放松房地产调控。对此,笔者以为,其实地方政府在做的,只是保护刚性需求的购房意愿。以限购为主的房地产调控仍旧按照既定路线在前行。
自去年8月以来,5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了包括减免购房契税或退税、上调普通住房价格标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首次置业补贴、重提购房入户等一系列“微调”政策。扬州出台的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给予房款4%。—6%。不等的奖励,将地方政府微调背后的含义推上前台。
5月中上旬,各地陆续公布了4月份经济数据,工业增加值、投资等各项经济数据均大幅跳水,创下近3年新低,房地产由此成为很多地方“稳增长”的希望。至此,地方政府“保刚需”的辩解淹没在市场人士“松绑”的论调里。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6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再次定调当前的楼市调控,“对于地方出台放松抑制不合理购房政策的,将及时予以制止或纠正。”
从正在执行的地方版微调政策来看,限购的红线不能触及,而限购正是本轮调控的“杀手锏”,是挤出房地产投机投资泡沫的重要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限购没有放松,就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掉转方向。
在稳定现有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刚性购房需求,是楼市调控的必然选择。从微调政策涉及的绝对额来看,贷款以及税费的优惠,力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刚需而言,优惠足以使其下定决心购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认为,要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三个合理回归:首先,促进地方政府心态的回归,逐步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其次,促进开发企业心态的回归,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最后,促进购房者心态的回归。一方面要保证居民合理的自住性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投资、投机需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出台多项微调措施在加快刚性需求购买的同时,其实也缓解了楼市持续的“高库存”压力。虽然成交的回暖带动了库存的环比下降,但同比依然攀升。中指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0个典型城市中,上海、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比上月还是有所上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达2682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78%。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