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不足以让经济走出下行通道,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松绑房地产,而是减税,即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减税,让实体企业通过减税渡过难关,让居民在减税中增强消费能力。
5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未走出下行通道。特别是PPI,已跌至30个月以来低点,下跌幅度达到了1.4%。而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也继续在10%以下徘徊,实际增长率为9.6%。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尽快让经济走出下行通道,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包括降准、加快项目审批速度、降息以及对节能家电实行财政补贴等。
也许是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快感,也许是太希望政策措施能够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更可能是已经适应了大起大落的调控方式。面对经济没有迅速出现明显起色,有些人又开始打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意了。
据《投资者报》报道,近日,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调控房地产引发的经济真空比预想的情况要严重,如果现行的政策刺激不能止住经济放缓,未来不排除给地产项目“开口子”。
相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以夯实基础为目的的手段,房地产当然是“兴奋剂”,甚至可以说是“春药”了。因为,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不要忘了,它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如果继续乐此不疲地沉迷于房地产的刺激快感之中,继续用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就等于拿中国经济的前景开玩笑,拿政府的公信力做赌注。
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房地产的推动作用。特别在经济结构高速的过渡时期,还需要通过房地产来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速。但是,中国经济决不能再被房地产所绑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在经济遇到困难、出现矛盾时,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投资、想到铁公基、想到房地产呢?为什么不去多想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质量、经济增长方式等深层次问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太过依赖投资的拉动作用,太过依赖房地产的“发动机”作用,太过依赖大起大落的发展方式。尽管在大起大落中,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十分严重,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但是,可以已经对这种方式习以为常了,也具有高容忍度了。不然,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几年时间就拆除的现象就不会发生,城市就不会在拆了建、建了拆中循环往复。
这里,有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细节。今年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按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如果能够一直以这样的投资速度发展下去,且投资结构非常合理,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后劲将十分巨大,经济的爆发力也不可估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高的增长速度,竟然创下了2003年以来的新低。我不知道,决策层和管理层有没有想过,为什么1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这么快、投入的资金这么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却仍然这么差,仍然经不起任何风浪。
原因并不复杂,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年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铁公基、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特别是房地产,不仅规模大、速度快,而且泡沫泛滥。相反,更应当作为投资重点的生产性领域,却因为资金和资本大量转向非生产领域与虚拟经济,被严重掏空了,甚至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正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地方政府把房地产当做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当做了地方的支柱产业,不仅使房价出现了恶性上涨,也让发展经济的思路出现了严重偏差,已到了离开房地产就不知道如何发展的可怕地步了。不然,也不会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中央对房地产实施调控,绝大多数地方都显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有专家表示,房地产问题是中国经济过去10年发展模式不合理所形成的一个慢性病,慢性病要治理,过程就要缓和,而且要和经济体的成长过程配合起来。意思很容易明白,那就是调控的速度太快、力度太大了。
站在经济规律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可以靠经济规律能够解释清楚的。因为,这些年来,地方经济被房地产绑得太紧、太死了,慢条斯理的调控方式和和风细雨的调控手段,不足以改变目前的现状,既不能让房价降下来,也不能让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转变过来。既然地方政府能够不顾一切地发展“土地财政”,为什么就不能“不顾一切”地用调控手段去扭转他们的发展思维呢?纵然眼前的利益会受到一些损害,总比让地方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好。
也正因为如此,试图用松绑房地产来“稳增长”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让经济真正平稳增长的。就算松绑房地产能够让经济暂时“稳”住,很快地,中国经济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无序增长之中,房价、物价、产能过剩等问题,将以更加可怕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到时候,所付出的代价将十分惨重。
如果目前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不足以让经济走出下行通道,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并不是松绑房地产,而是减税,即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减税,让实体企业通过减税渡过难关,让居民在减税中增强消费能力。一旦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协调了,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了,企业也有投资的能力和热情了,中国经济也就真正可以走出低谷了。
那么,在房地产、非生产性投资与消费、生产性投资中,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上,决策层和管理层愿意选择哪种方式呢?(李明岩)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