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按照贷款新规走款比重不足50%的现况,促使银监会当下接连祭出两道“杀手锏”。
一是各行要确保2011年按照贷款新规走款比重达到80%以上,针对执行不到位的金融机构,银监会将采取对不到位贷款提高资本附加和增加拨备,与央行联合调减贷款规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直至限制市场准入、暂停相关业务、限制贷款发放等联动监管措施。
贷款新规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再是银监会上报的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四大监管新工具,已于近日获国务院批复。“预计最快3月份,具体指引就会下发。”一位大行风险部负责人透露。
“总之,就是要动真格,要求信贷科学合理投放。”一位监管人士如是说。
但一位大行的分行长告诉本刊记者,履行“科学投放”已然使他吃了苦头:他所在的分行因合理投放而致业绩不太好看,但存款因此在省行系统内保持了惟一正增长,却仍受到了上级分行当众批评,并给该分行加大了今年投放任务。
“作为大股东,担心退潮之后不良资产就要水落石出。”一位汇金公司高管告诉本刊记者。汇金年度工作会议刚刚落幕,他们提醒控股银行要在承担宏观调控职能的时候,把自身的稳定经营作为前提。
2月的最后一周,随着工行、建行的分行长会议的召开,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对2011年的信贷投放已然“心中有数”,在多数受访与会者看来,投放多少,如何投放,已不仅是经营问题,更是风险问题。
上下对弈
2月21日召开的工行分行长会议上,行长杨凯生将各家分行的经营情况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做了对比和解读,令排名靠后的分支机构感到了切实的经营压力。而下午的分组讨论过程中,不少机构都表示手头的规模配额很紧,不好办。
本刊记者获悉,在几大银行的分行长会上,分行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总行大吐苦水,表示规模压缩后,市场需求难以满足,压力不小。
如一家大行西部分行的行长表示:“西部发展刚刚起步,梯度转移还在进行,但贷款规模却在不断收紧,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而过去几乎来者不拒的个人贷款,受限于规模,也在不断收缩,按照基准利率发放的个贷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的贷款利率已经较基准利率上浮了1.2到1.3倍。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权威人士分别向本刊记者证实,2011年四大行贷款预增规模分别为:工行8800亿元,建行7500亿元,农行6200亿元,中行6000亿元以上。知情人士透露,各行规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认可。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工行与建行为分行们预留了规模空间,为了给后期经营留有余地,在对下分配规模时,做了保守安排,这基本源于分行的投放冲动不减。
仅从投放规模看,较上年的总量并没有太大落差,不过增速已出现较大回落。
而且有银行高管表示,虽然名义规模与去年相差无几,但2010年银行信贷尚有不少腾挪空间,如信托理财依然旺盛,而一些票据也尚有转为贷款的空间,加上2009年投放的部分贷款延迟使用,所以2010年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规模接近10万亿元。
至于今年,有银行家表示,今年对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普遍关注的无外乎三个问题:规模能否再多一点,到底是真紧还是假紧;价格是要真压还是假压;节能减排是真做还是假做。而各地政府对三个问题的不同答案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会以何种方式对银行的信贷投放施加影响,而各地在产业政策选择上的差异,也将对银行管理其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不小的挑战。
“银行有自身的难处,一旦投放回归常态,那么如何维护老客户就成了一大问题,而且他们也十分担心退潮后会露出礁石,不良资产会暴露。”接近四大行的权威人士直言。
风控加急
春节过后,基层员工除了想法设法抢份额、拉存款,基本都在应付同一桩差事:各种形式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测试。
银监会在节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要求推进中长期贷款合同整改工作,补签贷款差额补足协议,弥补还款资金缺口。
在监管人士看来,《通知》就是希望分行能对地方大客户“硬起来”。诸如要求相关贷款的还款期限不得超过15年,原则上自项目建成投产起,每年至少两次偿还具体到管控重点的融资平台贷款,《通知》明令,要严控增量,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债能力的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适度新增。与此同时,监管当局希望各家银行能扎实缓释存量。要求严格遵守平台贷款风险资本和拨备的新要求。对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自今年一季度起,坚决做到分别按照100%、140%、250%、300%来计算贷款风险权重,提高资本占用成本。
不过有商业银行高管回应本刊记者咨询时称,目前具体的执行标准尚未明确,所以影响难以评估。关键取决于怎么分类,余额有多少。
在2月的信贷投放中,贷款新规着重规范的中长期贷款和集团授信仍是主力,如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城投公司就一举拿下了五笔授信,总计过百亿元,中长期贷款占九成。
针对房地产贷款风险,《通知》强调各行要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贷款“名单式”管理,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特别是密切关注“存在高价购地、跨业经营、过度扩张、负债率偏高的高风险房地产业务的风险暴露”。
银监会明确表示,一旦查实金融机构存在房贷盲目竞争,甚至通过内外勾结、变相降低贷款标准,打“擦边球”等方式来规避调控政策的,会给予严肃处理。
不过一些银行高管并不以为然,认为房地产贷款的相关风险目前依然可控,因为谁也不想把泡沫挑破,“一旦挑破,大家都会疼”。
“惯性”缺口
正当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还未消化统一思想时,银行员工的又一项学习任务接踵而至。
针对银监会四项监管新工具近日获国务院批复,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透露,接下来方案进入最后一轮意见征询,“征询意见是流程需要,主要内容已经敲定。”
他介绍,批复的版本较原版有所放宽,相较国际要求,还是很严格。
资本充足率方面,原方案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分别为6%、8%和10%,获批方案调整为5%、6%和8%,基本与国际标准一致。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较巴塞尔Ⅲ4.5%最低要求高出0.5个百分点。原方案规定超额资本要求为0-4%,获批方案调整为资本留存资本2.5%,逆周期超额资本0-2.5%,调整后,与巴塞尔Ⅲ解释口径一致。
除执行标准放宽,资本达标时间表较原稿也相应推后一年。原方案要求各银行自2011年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系统重要银行2012年达标,非重要银行2016年达标。新方案将修订为自2012年初开始执行,系统重要银行于2013年底达标,非重要银行2016年底达标。
这种适度放宽也体现了政策博弈的结果。前述汇金高管表示,监管当局从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希望努力达标,而大股东和投资人则侧重于了解新政对经营成本和银行业绩的影响和冲击。
尽管如此,前述大行高管仍未宽心,他称,如果严格执行贷款新规,加之银监会四项监管工具严格实施,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降进一步增加,目前各行还在观望和协商。
汇金公司于2月22日召开的年会透露出一个信号,今年几家银行的资本约束会更紧,资本压力可能会增加。
知情人士透露,尽管不久前才完成再融资,但经历了2010年的大举投放之后,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虽略高于监管部门一行一策的资本要求,但并没有太大富余。即便不再进一步提高监管标准,各家银行的资本压力依然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会通过大股东进一步降低分红比例,增加内部利润留存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不过鉴于几家银行刚刚完成上一轮的再融资,也分别向资本市场做出了近期不再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承诺,短期内通过直接融资补充资本金的可能性不大。
如对于中行而言,不仅要受宏观调控的约束,还面临自身资本金和贷存比的压力。在经历了上一轮再融资之后,中行的资本充足率暂时无忧,但仍面临较大的揽存压力,而贷存比的情况料将直接制约其年内的信贷投放。
来自银监会的消息则称,顺应国际监管改革的趋势,正在研究危机时银行的自救安排机制,要求系统性重要银行在发可转债时要设定强制债转股的条件,在风险来袭时,根据监管者的要求来分担责任。但这显然会抬高银行的发债成本。“短期没有可能。”有关消息人士说。
来自汇金的权威人士表示,不排除降低分红比例的可能,但否认了几大行将通过发行可转债进一步融资的说法。“资本压力将是长期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直接融资尚不发达,所以短期内只得拼拼凑凑,勉力维持。 ”
面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现实导致不断出现的资本缺口,汇金公司在年会透露出了“做积极股东”的信号。
接近大股东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他们无法用脚投票,必须保证一定的控股比例,所以只能通过做“积极、主动、负责任”的股东,来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汇金公司也对各家银行经营战略,业务重点和公司治理等问题,有一定的保留意见,认为各家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体现了一定的制度优越性,但在距离真正规范的国际领先银行业经营和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汇金和几大行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如何在各尽所能的同时求同存异,是个问题。”有关知情人士表示。
文章收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