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等调控政策的作用,已经从住宅市场延伸到土地市场上。
中国指数研究院昨日 (8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130个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4%,土地成交溢价率也较去年明显下滑。
土地成交的低迷被普遍认为是住宅市场成交不佳所致。今年以来,为规避政策风险,开发企业普遍放缓了拿地步伐,使得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受此影响,土地价值大幅缩水。前7月住宅用地溢价率仅为16.2%,不及去年的一半。而且,今年成交的“地王”价格与去年相比也“风光不再”。
住宅用地完成率仅30%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1~7月,全国130个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4%(2010年全年增长31%)。与此同时,商办用地共成交5534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41.7%。其中,7月住宅和商办用地成交量环比降幅分别达到33.9%、47.3%。
土地成交低迷被认为是市场成交不佳所致。据悉,由于难以预期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为规避政策风险,不少房企放缓了拿地步伐,并采取快速销售的策略进行回款。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20个代表城市住宅总成交量同比下降5.2%,其中4个一线城市总成交量略有增长,16个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8.2%。
事实上,政府供地步伐的缓慢也在影响土地市场的表现。上述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130个城市招拍挂市场共推出住宅用地2.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3.7%,计划完成率仅为30%。
以北京为例,今年前7个月,北京住宅用地成交量同比缩水了近两成,商办用地的成交逆市上涨三成,北京土地出让收入为579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5.2%。
但在“前松后紧”的传统供地节奏下,不少企业仍觊觎下半年的土地市场。在北京昨日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的大型房企纷纷表示,欲利用充裕的现金流,出手下半年的土地市场。
“地王”价格大幅缩水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王”也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到目前为止,今年全国总价“地王”为深圳南山区地块,被招商局以64.4亿元的价格摘得,这一成绩若放在去年,甚至排不进前三。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以来成交总价前十名的地块价格仅为去年前十名的49%,单价“地王”方面,前十名平均水平仅为去年的56.3%。
值得注意的是,在单价和总价排在前十的地块中,均没有北京的土地上榜,这与去年3月15日北京一日诞生三地王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调整土地出让制度,更多地采用招标出让的方式,甚少使用“价高者得”的拍卖方式。同时,为完成保障房供地计划,商品房用地捆绑保障房出让的现象频频出现,这被认为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
上述数据显示,今年1~7月,130个城市的住宅用地平均溢价水平为16.2%,不及去年同期一半,亦低于去年全年的33.6%(2009年为51.7%)。7月,该溢价率仅为9.7%,接近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同期,商办用地溢价水平为21.4%,同比降低17.9个百分点。
土地溢价率走低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土地出让的郊区化。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最近3年来,北京五环内住宅地块供应占比不足一成,房山、大兴、通州3郊区县的住宅地块占供应总量的比例超过五成.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