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深圳透露,国务院已经明确今年要扩大房产税的试点,“落地还取决于地方政府配合”,再度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和期待。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年初以来政府人士屡屡释放出的政策信号,表明房产税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已是大势所趋。如此,房产税不仅有望承接限购、限贷等行政性调控措施,担当起抑制投资投机的重任,还能够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的税源,优化地方财税结构。长远来看这是楼市调控重要的制度设计。
从杭州“房闹”到被指有救市嫌疑的扬州“房产新政”,楼市短暂的平静近日被打破。层出不穷的乱象意味着调控已步入“深水区”,潜在的阻力逐渐浮现。而之所以屡屡有地方政府试探中央政策底线,源于楼市调控目标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的不一致。能否找到一个既能达到调控目的又能缓解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的调控手段?业界普遍对房产税寄予厚望。
有观点认为,这轮调控的最终目的应在于,完成把楼市拉回理性轨道的基础制度的重构。只有对市场机制进行重塑,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运行机制。否则一旦政策高压之势有所缓解,楼市里的躁动力量随时又会反弹。
过去几年的楼市脱轨而行正是因为基础制度建设滞后,导致投资投机性需求泛滥,积重难返。当前的各项调控措施实际上是泡沫过度膨胀后必要的制度性修复。而能否完成市场机制重构,取得预期调控效果,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执行力度。如果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玩“暧昧”,甚至屡屡“微调”暗中托市,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很可能会付诸东流。
自调控以来,已经有芜湖、佛山等城市试图为调控暗中松绑。虽然都被紧急叫停,但是在土地出让金下滑的趋势下,以及出于地区经济增长的考虑,一些地方政府始终有着打“擦边球”的冲动。而地方财政的窘迫同样反映在保障房建设上。据悉,一些地区由于资金不足而出现了保障房建设进度减缓,有的城市甚至用企事业单位宿舍楼冒充保障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围后,则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新税源。有专家甚至乐观地预计,如果房产税能够走向成熟,运行稳定,完全可以打造成为地方税体系中的一个支柱型、主力型的财源。
另外,相对于限购、限贷等行政措施,房产税这一税收手段较为市场化,能够从根本上抑制投资投机,同时发挥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功效。而且采取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有利于楼市重新找回自我调整的节奏。因此,房产税应当成为未来楼市调控基本制度框架中的重要一环。短期来看,房产税改革的试点推进对于强化调控预期、坚定刚性需求对于房价回调的信心,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从仍未形成“降价潮”以及屡见不鲜的“房闹”中可以看出,房价回调的预期仍未稳定,部分人群对房价反弹以及地方政府救市仍然存在幻想。事实上,当住房被广泛地认可为一种投资品时,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就凸显起来。当前市场上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买卖双方对政策变动都极为敏感。即使政策微调初衷良好,也有可能会被误读,甚至被炒作为政策转向的信号,引发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微调”政策时必须谨而慎之。何况如果地方政府存心“暗渡陈仓”,开政策的口子,那么调控的效果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在这种市场的背景中,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推进,对于炒房者来说就是长期的“利空”,保有环节的税负将是投资客们必须面对的成本支出,实实在在的风险无疑将对投机之风形成严厉打击。这也是调节住房消费、平抑房价的治本之策。而且,持有成本增加有利于倒逼出炒房者手中的存量房,增加二手房市场的供给量,既能促使房价进一步下行,又使得住房资源配置更加的优化,减少空置率。
众所周知,房产税改革不仅涉及到楼市的调控,同时也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普通居民和小企业减轻税负是税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作为一项新税源,房产税推开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来看,不论是征收范围还是标准、税率,都必须在解决居民减负与开辟新税源的矛盾上继续作出的探索。房产税能否走向成熟,还需接受市场的检验。
新闻收集整理:江都房产网 |